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作者: 九月鷹飞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01:06 被阅读0次

人物视角有4种:作者“我”,成年若瑟夫,童年若瑟夫,家人。

前3种视角很容易看出,“家人”视角则是包含在“童年若瑟夫”的叙述中,与“童年若瑟夫”交替出现,互相映衬;“家人”视角为主。“家人”算不算视角呢?

视角的焦点 在一个人物身上:于勒叔叔。

环绕于勒叔叔的变化,各有各的表现,闹出了一出笑话,意味深长的笑话。原来一切都是幻想,所有的期盼与等待,早已注定是一场空。极度贫穷催生了极度幻想,这算心里逻辑吗?贫穷与幻想的不可跨越的沟壑,给人巨大的失落。哦,想起了“故事公式”,那就用它来分析一下。

欲望:渴望见于勒,用他的钱过有钱人的幸福生活。

行动1:每星期日,全家去岸边等待于勒归来。

行动2:拟定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用于勒的钱置一所别墅。

行动3:用于勒的信打动女婿答应女儿的婚事。

障碍:于勒去南美作长期旅行,迟迟不见回国。

危机:遇到一个很像于勒的穷水手。

意外:于勒在美洲生意失败,沦落为一个又穷又老的水手。

结局:从此不见于勒

这就是故事的梗概。造成家人行动变化的是于勒的巨大变化,对他的描写有两种方式:虚写与实写。

于勒从无赖变成有钱商人从别人口中说出,是虚写;变为穷人则是直接描写。从虚到实,给人一种发现真相的感觉。

另外,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都栩栩如生,尽管非常简洁,让人羡慕。

段落的衔接也很精彩,比如:“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最后那句:“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寥寥数语让人怅茫,是不是跟视角从“家人”转为“童年若瑟夫”有关?

另外,我觉得有一个普遍的认识不太正确:这个故事的主题。官方化的传统的套路化的解释都是:金钱对心灵的异化,批判那对夫妇的行为。我觉得不准确。故事写的是一个关于贫穷的典型的故事,几乎就在我们每个人中,所以应该同情那一家人,他们的幻想更反映了他们的贫穷,用他们的幻想突出了贫穷,是一个幻想破灭而愈显贫穷绝望的故事;是什么造成了贫穷,并由贫穷导致了心灵的变异,更应该谴责的是背后的原因。所以社会主义要脱贫致富。

相关文章

  •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这篇文章小时读过。那时就觉得父母真势利,特别是母亲又小气又势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用钱来评判人 以为叔叔有钱...

  •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人物视角有4种:作者“我”,成年若瑟夫,童年若瑟夫,家人。 前3种视角很容易看出,“家人”视角则是包含在“童年若瑟...

  • 《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书中主要写了年轻时于勒大肆挥霍,人财两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扫地...

  •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中的莫泊桑所写,另外两位是欧亨利和契诃夫。莫泊桑身体不好,天天在与疾病做斗...

  • 我的叔叔于勒

    我全家人的生活都很拮据,可是即便如此,家里人还是对新生活抱有希望,因为我的叔叔于勒在美中做着一笔很大的买卖,他允诺...

  • 我的叔叔于勒

    于勒先是花掉了文中夫妇的钱,但因为中途寄来的几封信,让人体会到了于勒改邪归正的一面,于是夫妇由最初的嫌弃厌恶转变为...

  • 《我的叔叔于勒》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金钥匙信 契诃夫说:“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在后边一定要...

  •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本来可以留苏的,因为我爸爸的“历史问题”而搁浅。叔叔后来到了西北的一个油田,...

  •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正确对待金...

  • 《我的叔叔于勒》

    11月4号上午第四节,齐敏老师在瓦岗一中西楼多媒体教室讲授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语文组各位老师一起观课学习。 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ne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