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作者: 冰雨9527 | 来源:发表于2025-03-17 14:29 被阅读0次

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以下是对其的分析与理解:

原文解释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含德深厚的人,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毒虫不会螫他,猛兽不会伤害他,凶鸟不会攻击他。
  •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婴儿筋骨柔弱,但小手握得很紧。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生殖器却会勃起,这是因为他的精气充足。
  •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婴儿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沙哑,这是因为他的气息平和。
  •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能够认识平和就是常道,认识常道就是明智。过度追求养生就会招致灾殃,用智巧控制精气就是逞强。
  •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过于强壮就会走向衰老,这不符合“道”,不符合“道”的事物就会早早消亡。

哲学思想

  • 德与自然:老子以婴儿为例,强调含德深厚的人能够保持自然的本性,不为外界的干扰和欲望所动摇。这种自然的本性使他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受伤害。
  • 平和与柔弱:婴儿的柔弱和气息平和象征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平衡。老子认为,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刚强,而是来自于内在的平和与柔弱。
  • 认识常道:认识平和与柔弱的重要性,就是认识到了常道,也就是事物的自然规律。这种认识是一种智慧,能够引导人们遵循自然之道,避免过度的欲望和行为。

现实意义

  • 个人修养: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自身德行的修养,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柔弱。不要被过多的欲望和外界的干扰所困扰,学会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
  • 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该减少对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的过度追求,倡导一种简约而自然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减少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老子的这种观点并非鼓励人们完全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而是强调在追求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适度,避免过度和极端。同时,它也并非否定智慧和判断力的重要性,而是在智慧的基础上倡导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智慧,即通过调整心态和行为来实现内心的平和与长久的幸福。

相关文章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五十七】真正的有德之人,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解读。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 厚德者如婴儿般健康平安

    走马观花道德经(55) 55.道德经第五十五景点——赤子之门 第五十五章 找回赤子心 纯真无邪 含德之厚, 比于赤...

  • 初识《老子》第55章

    第五十五章八十三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蜂虿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道德经55物壮则老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道德经学用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

  • 百字瞻瞻1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道德经 . 第五十五章》 保...

  • 2022年第233天

    周末愉快~ 运动日常: 英语学习日常: 练字日常: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

  •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整理时间:2019-04-2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

  • 《道德经》成语

    赤子之心: 出自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后厚,比于赤子。” 解释 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

  • 每日学习分享

    5-90/Day88/有效学习,从每日复盘分享开始 【2022.4.13/个人成长篇】《道德经》德经篇:第五十五章...

  • 因和而生

    ——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五十五章全文: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com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