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夜里,突然看到朋友圈转的蒋先生仙逝的消息,不禁慨然,有机所又一位大师离去了。大师风采,现也没几个人知道了。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描述蒋先生的,蒋锡夔,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物理有机及有机氟化学奠基人之一。其余无需赘言,就两个方向的奠基人的评价就足以证明蒋先生的贡献。蒋先生研究活跃的年代距今已有些久远,但是如果愿意去翻阅的话,还是会被先生严谨的研究思路,严密的研究内容和表述所折服。
因为在有机所学习时实验室就在蒋先生办公室的隔壁,尽管我并不是蒋先生的弟子,但对蒋先生也接触不少。其时,蒋先生的身体就有些状况,有时候需要坐着轮椅去办公室。蒋先生来的很早,有时比我们学生还早几分钟,一般都是让助理开了办公室的门,然后小心翼翼的站起来,扶着门,一小步一小步的进入办公室,然后一坐就是一上午。
刚进实验室的那一阵,研究才开始,也不是很忙碌,很喜欢听大师兄八卦。大师兄在有机所呆了比较长一段时间,对所里的历史也比较熟悉。对我们新生来说,很多有机所上一辈的很多大神都不是很清楚,反倒是对年轻一代关注的比较多。那时,国内的有机化学基础研究还是处于开始追赶世界一流的萌芽,有机所高瞻远瞩,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前沿研究,时不时就能传来楼里哪个课题组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私下无聊的时候,我们也会好奇的想知道,所里到底哪位大师发表在JACS的文章最多,然后大家各给出几个候选,出人意料的并不是我们当时所熟知的几位年轻大牛,反而是第一代的大师,黄鸣龙,颇让人有些意外;而第一个发表science的也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倒是汪猷先生。蒋先生也是十分了得,1980年代就发表了相当数量的高质量论文,并在权威杂志Account for chemical research撰写综述。
蒋先生的研究风格颇有点贵族风范,儒雅严谨。老一辈的有机所的大师大多都是这个风格,做研究都是非常踏实严谨,课题虽小,但足够深入和细致,风骨很高。有幸翻过几个师兄在上世纪80年代的博士论文,迄今还能记得他们如何仔仔细细的分析每一个问题,即使是一张简单的质谱,他们也会认真标注每一个信号峰,给出碎片化的历程,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蒋先生的研究方向很前瞻很基础,超分子和自由基化学。自由基化学在近十年已然成为目前有机合成研究最前沿的领域,而物理有机中的超分子化学已在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更不用说有机氟化学这么重要的领域,不论在材料还是医药行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蒋先生研究虽然一丝不苟,但对学生极好。有机所老一辈先生大多都是这样,还记得另一个师兄说一年级时成绩太差要被劝退,惶惶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找黄维垣先生帮忙才留下。师兄现在工作做得很好,但每次提及此事都心存感激。
这些年,有机所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大神,周维善,黄维垣,如今又是蒋锡夔,只希望剩下的几位大师可以慢些,再慢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