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重演
每一个家庭教育的悲剧总能勾起我写作的冲动。一大早翻开手机便看到一则发生在西安一个普通家庭的新闻——一个父亲亲手用擀面杖打死了自己的儿子。
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新闻似乎让人有些“屡见不鲜”的麻木。确实,关键词惊人的相似:一个文化不高的父亲、一对忙于生计的父母、一个疏于管教的孩子、一个充满诱惑的网络;故事情节也很是雷同:一对学历较低的父母,为了生计经营着一家餐馆。由于忙于生计,并且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没有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孩子逐渐长大,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面对啃老的儿子,老父亲表达方式简单粗暴——拉掉电闸,儿子的交流方式也非常原始——将父亲推倒并且“没有搀扶的意思”。父亲终于恼羞成怒,拿起六七十厘米的擀面杖,教训了儿子,结果后悔不及——父亲庭审现场两次流泪,一次为了死去的儿子,一次为了没有旁听陪伴的老伴。

“悲剧”要开机
对于新闻本身,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因为这样的新闻我们有些见怪不怪——不是对悲剧习以为常,而是每当看到这样的结果,总能第一时间想到故事的原因——那些关键词、那些简单的却又相似的“剧本”。
是谁编排了这个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的“剧本”?是谁又在挑选这些悲痛欲绝的演员呢?
“毛遂自荐”的演员
对于“演员”的标准,我们比较熟悉,他们“文化较低”、“忙于生计”、“疏于管教”、“无暇陪伴”更“不会交流”。当这些素质集中在一起,就极容易被“导演”挑中,加入到这一场场悲剧的拍摄中来。
我们要远离这样的拍摄现场,就要审视自身的“条件”。自己是否“文化较低”又拒绝学习?是否“疏于管教”又感觉惬意?是否“不会交流”又简单粗暴?这看起来是必然的前因后果,实则是自己走上“不归路”的种种借口罢了。
“因为我文化低”——“所以我无法学习”;“因为孩子不是我管的”——“所以都怪他自己”;“因为我不懂怎么教育(交流)”——“所以只能用这些原始方法”。一个个理由看似无奈,却是有理有据、甚至理直气壮!
这不是只有悲剧已经上演人的庭审辩护词,而是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无数家长的苦水和托辞!这看似无奈的慨叹虽算不上标题上的主动努力,也是让自己沦为悲剧主角的默许!好比很多小品中上演的一幕,其他人的后退就意味着主角的前进;若不主动远离,就会让你脱颖而出。

多方联合的编导
主角在“默默努力”,编导们也没闲着……
是谁导演这场戏呢?让我们看看是谁让他们“忙于生计”?是谁让他们“感染网瘾”?仅仅是他们自己?不,这是一个可能不宜说又不必说,甚至说了也白说的话题。
在我周围,生活着这样的一些家长,当然可能也包括我自己。为工作压力困扰,为自身命运迷茫,为父母身体担忧,为辅导孩子无奈。有人说,“一切问题都是钱”,可是“钱”真的解决不了一切问题。何况,对于普通人而言,究竟是“等待用钱解决所有问题”还是“为了挣钱引发了所有问题”,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无力解决,也似乎没有时间去思考。真的需要国家和社会给我们指引。当老百姓都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时候,谁又愿意放下家中的孩子和父母,疲于奔波生计呢?而那些本来对父母充满依恋的孩子,又怎会孤寂到去虚拟世界寻找幸福呢?
没有谁能单独塑造这个社会,悲剧的编导必定是多方共同完成。只是他看不见摸不着,作为主演你无处询问,无处抱怨,无处伸冤。
ACTION
编导落座,主角到位,ACTION!
就这样,一幕幕、一部部大大小小的悲剧循环往复。不是所有悲剧都能上网,不是所有悲剧主角都是网红!可惜的是,有很多人身在庐山里,不识真面目,只晓得体会演出的心酸,不思考会如何落幕。
咔
这本不应该是演员的权限!可是没有人会替你悬崖勒马,更没有后悔药的卖家。当写出这句话,我又想把它删掉,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话着实是废话。人长这么大,谁还没听过几句和其类似的警世良言呢?还是不要删掉它,就当自省也罢。
“演员”的自身素养
关于“编导”,前文已经介绍。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无法与之抗衡,我们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养,改变自身的观念,更换生活的方式。
一、热爱学习
前几年火过这么一句话“毕了业就不学习,结了婚就不恋爱”,现在很多人仍旧如此。不妨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翻阅书籍了?信息爆炸的年代,手机和网络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可是碎片化的信息输入远远不如一本好书的营养丰富。何况,“你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你就是孩子的教科书。

二、陪伴孩子
“哪有时间啊?!”,隔着屏幕和时空,我都能听到你心底的呼声!这确实是和一些社会问题挂钩,不必你说我也知道。但是,我真的不相信你一点儿时间也抽不出来。或许你无法抽出一整天来陪伴孩子,那一小时是否可以?如果一小时都没有,十分钟是否可以?十分钟都没有,一周抽十分钟是否可以?如果这都不行,好吧,主角,你该上场了!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钱能让生活好起来,所以绝大多数的家长才会为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停地奔波忙碌。也就是这些“钻进钱眼”里的家长忽略了,陪伴也能让孩子变得幸福,只是它见效有些慢,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
三、善于交流
不是越来越难了,而是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根源。交流的障碍会引发猜忌、激化矛盾。可是,很多家长连交流些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是“善于交流”了。我觉得为交流内容困扰的家长,是没有做到上面那一条的。因为缺少陪伴,就缺少了共同的话题,缺少了在一起碰撞出灵感火花的机遇。就是两个在一起看热闹的陌生人都能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个火热,更何况是一家人呢?
有了交流的内容,就需要交流的技巧,也就是如何“善于”交流了。我相信做到前文第一条的人会领悟其中的方法。不仅仅因为知识本身的功能。更在于,爱学习的人明白一个道理,知识不单需要输出,更需要输入。换句话说,交流不仅需要说,更需要听。就好像“聊”这个字,它的偏旁是“耳”而不是“口”。
鼓励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鼓励自己把孩子的心里话听进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交流。
如果你不知道该交流什么,就多陪陪孩子;如果你希望自己善于交流,就多听听孩子在说什么。
人生如戏
从降生起就仓皇登场的我们已经演了几十年,逐渐走到了自己家庭这个剧场的舞台中央。每一个动作,甚至表情都关系到父母与子女。看看身后无法更改的大背景,我们应该思考该如何避免上演一场场的悲剧,从这一刻开始,忘记曾经的借口,孩子和幸福在向我们招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