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堂课主要是分析情节。小说重要是很好地设计情节。情节就像数学公示,有某一种套路,只要添加元素,就能设计出很好地情节。我初写作时也天天琢磨名作家的作法,包括钻研国外有关情节写作书籍,但感觉国外的很难变成中国式可操作法,西方的逻辑与中国的审美就会不一致,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比如小伙伴截图的西方方法。看国内的作家,很少作家去提情节的问题。比如徐则臣,他也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你作法的细节。所以说,情节设计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点。情节的设计没有办法套路。也就是说,我们的小说文无定法,没有一点的规律。但为什么看网文时,会说第一节给爽点,接着如何,最后反转。网文是有套路的。网文的套路只是一种经验,因为太泛滥后出现同质化。编辑就会反感。网文所说的爽点高潮是外在的框架,借鉴的是电影的手法。
情节设计的规律性体现在哪里,是今天重点要分析的。
回顾一下自己的情节设计。缪老师说,设计情节是东拼西凑,形成故事的主线,按照经验往上靠。我们开始会借助个人的经验,根据真实故事、生活经验,设计情节属于经验性情节,王安忆提出来的概念。当然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事情发生,小说源自于生活,但生活不一定是艺术性的,更多是经验性的情节。仅仅是经验性的情节,缺乏艺术性,缺乏完美故事,是一个片段事件,单独的孤立的事件,意蕴就很难呈现出现。背后艺术的东西如何呈现,是因为缺少小说事件应该有的逻辑情节。小说是有逻辑的。逻辑性的情节讲究什么?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就是晚上重点要讲的东西,如何寻找因果关系。
王安忆讲刘庆邦《玉字》,有个姑娘叫玉字,被人欺负了,回到家里想去死。如果只写到这里,只是一个事件。也很不错。但是刘庆邦把这个当做一个“因”,不是设计她逃到某个地方,或者去死,而是设计她复仇的行为。她想起了闻道了膻味,肯定是杀羊的,找到了这个人马三。有一天,玉字对马三说了一句:“为什么第一个不是你?”从此之后,马三怕玉字。玉字告诉马三,当时欺负她的人有马三。日常语言刺激让马三说出另外一个人。他们生活过得特别拧巴。直到有天晚上,另外一个人登门,还调戏玉字。马三就把另外一个人杀了。玉字达成了复仇的目的。这样的因果关系建立起来了,有了可读性。
再来分析《露天电影》。秦山原回到扎下,遭到孙伯让上演的一场夜歌复仇。怎么设计情节,要注重因果关系。孙伯让为什么会这样,会做些什么?孙伯让因为他的老婆,主要是为了感情,感情无非是妻子情人,这里就是他老婆林秀秀。秦山原和林秀秀有关系,偷情。关系是怎么发生的?根据秦山原的身份发生,放映员放映电影过程中与林秀秀发生了关系。设计孙伯让通过播放《夜歌》来惩罚,复仇有肉体消灭、精神的折磨等,这里选择精神折磨的方式。通过因果关系分析,我们就能明白其中设计的层次感。如果林秀秀和秦山原相爱,读者就会同情秦山原,所以要探讨这场复仇是什么性质,如果是荒诞的,秦山原不爱林秀秀,就要设计跟其他女的有关系并且遗忘了她们,这样小说就具有了意蕴。如果直接来到扎下,就比较普通。设计为什么来到扎下,因果关系来自于车抛锚、下车小便。因为大家欢迎他,宴请他,遇到了孙伯让,孙伯让邀请他来到家里,才展开了复仇。这些都是环环相扣,具有因果关系。最后秦山原尿裤子了。这就是情节设计的思路。复仇情节深层次的原因,是林秀秀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