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阅读推荐
国史闲谈|先秦一五•周公辅成王

国史闲谈|先秦一五•周公辅成王

作者: 蚂蚁神威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2:18 被阅读0次

武王克商后仅仅过了三五年的时间就死了,死后跟文王一样也葬在了毕(今陕西咸阳西北)这个地方,王位则传给了他的儿子姬诵,这就是周成王。

周成王继位的时候年纪还小,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周公旦担心有逆臣贼子会趁机谋反,便自任摄政,代替成王处理国家大事。这一来国内的流言就起来了。人们都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连召公也相信了这个说法。周公害怕了,赶忙找召公去解释,同时他又担心远在齐国的姜尚也听信流言,也不知道是派人捎话还是写信去——反正那时候没有邮政,也没有电话和互联网,写信也得派人去送——又跟姜尚解释了一番。

召公和姜尚相信了他的解释,但不知道是他俩提出了条件,还是周公为了表示自己确实没有野心,或者是他不想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他确立了摄政的位子之后,随即就把自己的长子伯禽打发回了鲁国,让他代替自己就任鲁国的国君。

周公跟召公和姜尚做了解释,但不知道跟留在殷地的管叔和蔡叔解没解释。不过,很多书都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的流言就是管叔散布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估计解释也没什么用,所以不管解没解释吧,没多久管叔和蔡叔就跟武庚一起造反了,史称“三监之乱”。到了第二年,蒲姑、奄(yǎn)、徐夷和淮夷等国也跟着一起反了。新建的周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我们不知道武庚和管蔡的造反是宣布独立,还是想要篡位夺权,也不知道在这最初的两年里,叛军有没有向洛邑、丰镐(hào)这样的战略要地发动进攻,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进攻了其他的诸侯国。我们知道的是,叛乱一发生,周公就“出居于东”,应该是到洛邑去了,似乎采取的是一种守势。

我们还知道另外一件事:淮夷叛周之后,召公奉命出使齐国,授予姜尚征伐之权,其范围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齐鲁交界的穆陵河、北到齐燕交界的无棣河,几乎等于把周朝东部的稳定完全托付给了姜尚。姜尚是辅佐文武灭商最重要的谋士,商朝复国对他不会有什么好处,就算武庚不计前嫌,他也不过是跟现在一样裂土封侯而已,绝不会还格外获得什么征伐之权,所以姜尚没有理由拒绝。这样,加上周公自己的封国鲁国,东方算是稳定住了,周王室只要专心对付中原就可以了。

大概是在获得了来自齐国的确切消息之后,周公于当年秋天返回丰京。当时正赶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鬼天气,成王却顾不得这些,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他。可以想见,这个尚未成年的君主在继位之初就遭遇这样重大的变故,心里是多么的恐惧不安,又是多么的依赖于自己的这个叔叔。

完全能猜到周公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返回丰京,因为随即周军就出动了,开始了对叛军的讨伐。战争打了一年,周公“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大获全胜。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对其它叛逆国家的讨伐,又花了两年时间,消灭了蒲姑,打残了奄,击败了淮夷,天下诸侯“咸服宗周”,称得上是威震天下。

“三监之乱”这件事本来是众口一词,没有异议的,但近年来通过对清华简的研究,人们发现它也不是那么板上钉钉的了。清华简《系年》说:“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lù)子耿,成王屎(践)伐商邑,杀彔子耿”。彔就是武庚,《竹书记年》称之为禄父,这就是说,不仅仅是管蔡,连武庚都不是发起叛乱的逆臣,而是死于叛乱的忠臣,进而也就是说,“三监”真的没有霍叔,而是指武庚、管叔和蔡叔;“三监之乱”也并不是指三监的叛乱,而是指杀掉了三监的叛乱。这可真够毁三观的。

获胜后的周公不忘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次叛乱,是由于商朝还具有一定的实力,并且遗民过于聚集,而周王室却没有建立和培植自己的势力。因此他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改封微子启奉商祀于宋,夹在洛邑和鲁国中间;二是把商朝的遗民分散到各地去,以削弱他们的力量;三是分封了很多诸侯作为王室的屏藩,共“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商朝故地封给了自己的九弟康叔封,并设立“殷八师”常驻守卫,这就是列国中最后灭亡的卫国。

另外,经过这次平叛,洛邑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证明当初武王营建洛邑还是很有远见的。周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洛邑,以便更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所以他决定仿照丰镐的模式,在洛邑旧城对面的瀍(chán)水东岸再建一个新城,这个新城就是成周。成周从成王五年开始营建,大概同时也对洛邑旧城进行了续建,所以修了很长时间,直到成王十四年的冬天才告落成。后来,成王把象征王权的九鼎迁到这里,以之为“东都”,设常备军“东八师”驻守,奠定了此后二百余年西周二京制的格局。

在成周的建设过程中,成王渐渐长大了。到了周公摄政的第七年,周公还政于成王,自己则“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亲政后,拜周公为太师,召公为太保,继续讨伐淮夷和残奄,终于把奄国彻底消灭,把它的国君迁到了薄姑。

此后,成王命令周公“作《周官》、兴正礼乐”,建立起周朝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和官僚体系,奉行“明德慎罚”的执政理念,以礼乐治天下。一时之间,“民和睦,颂声兴”,国家呈现出一派升平祥和的气象,所以,要说周朝是在成王和周公这一对叔侄君臣手里才真正建立起来的,应该不算是夸张。

"K����2�$

相关文章

  • 国史闲谈|先秦一五•周公辅成王

    武王克商后仅仅过了三五年的时间就死了,死后跟文王一样也葬在了毕(今陕西咸阳西北)这个地方,王位则传给了他的儿子姬诵...

  • 舞动文墨写春秋(二)

    《无逸》是记录周公辅成王的。文中,周公既要劝诫成王,又要让成王听得进去,这就需要说话的技巧。《无逸》一文中,周公反...

  • 第十集 周公摄政

    (周公辅成王画像砖 山东省济宁市武氏祠)这个著名的汉代画像砖刻画着一个千古美谈,周公辅成王,画像中的中心人物似乎是...

  • 论语新视界133|鲁、卫:一对难兄难弟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 周公旦摄政时期,管叔、蔡叔作乱,周公辅成王平乱后,将原...

  • 《历史的足迹——周公旦》(四)

    《历史的足迹——周公旦》(四) 文/深蓝 一种信仰, 历经沧桑, 坚守更有力量。 汗砖图像, 周公辅成王, 美名万...

  • 讲历史:周公辅成王(原创)

    11岁苏決原创 话说周武王建立了周朝以后过了两年就死翘翘了。这人也是非常的惨。 于是他的儿子即位,就是周成王。周成...

  • 国史闲谈|先秦六•商汤革命

    少康之后,夏朝的帝位八传而至孔甲。孔甲这个人信奉鬼神,喜欢养龙,估计就是养鳄鱼,“肆行淫乱”,使得诸侯纷纷叛离。夏...

  • 国史闲谈|先秦五一•秦晋失和

    自从周惠王十九年(秦穆公二年,鲁釐公二年,前658年)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喜结“秦晋之好”以后,秦国就和晋...

  • 国史闲谈|先秦八五•齐鲁交兵

    晋楚“湛坂之战”以后,楚国暂时消停了下来,晋国没了南顾之忧,形势对齐国更不利了。可是不知道齐灵公是没意识到这个情况...

  • 国史闲谈|先秦五六•楚庄王问鼎

    虽然楚庄王伐灭庸国,平定了叛乱,但楚国经过饥荒、内斗和叛乱的折腾,一时也无暇他顾,只能窝在家里养伤。这本来是晋国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史闲谈|先秦一五•周公辅成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ex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