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如期而至,头顶的月亮在向你微笑,脚下的六便士在向你招手,那你又该何去何从?事实上,随性随心,去想去的地方就好。
无论是北上广的繁华喧嚣惊涛骇浪,还是故乡城市的淡泊宁静温暖柔情,总有一个是你的选择。有人选择他乡流浪,有人选择回乡筑巢,一半现实,一半理想。现实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严苛,理想却只有“心”这一个载体。因而,最后的选择还是在于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
容得下你梦想的地方,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北上广竞争压力大,物价水平、就业门槛高,但还是有人选择去那里奋斗。电影《后来的我们》,讲述了两个北漂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一边是现实一边是理想,无论生活多艰难,还是咬牙坚持向前走。不管实现梦想的期限要怎样延伸,都在拼搏,这影射的恰好是每一代北漂青年对梦想的执着。因为他们的梦只有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才能真正的实现,所以无论前路多曲折,都不会放弃。
那些让他们热泪盈眶的梦想,足以支持他们在沉入谷底后一步一步往上爬。他们在深渊的黑暗中,为自己种太阳,等待自己的光芒刺透现实的皮囊,成就自己的理想。
故乡细水长流的生活,是另一群人的向往。“我的诗和远方,在我出发时的故乡”,这是回乡建设青年们的心声。故乡的水土与情怀是孕育他们梦想的地方,是支撑着他们走到时代正轨上的精神力量。回乡是最好且必然的选择,故乡成就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梦想便是回头成就故乡。“乌鸟反哺”之情,大抵如此。
淡泊宁静的生活是他们的向往,脱了繁华现实的囚牢,还是能在另一种现实里,成就自己的梦想。
“故乡的月亮很美,大城市的灯火也不错”,这是心怀故乡却仍在他乡流浪的人们的心声。这群毕业生,选择载着故乡的情怀在他乡流浪。在“寒门再难出贵子”、“城市优先”、“城市人的后代”的社会现实下,选择在大城市闯荡也是在中国国情前提下的无奈之举。他们背负着一个家庭的期望,在陌生的城市里踉踉跄跄,也曾想回到那方熟悉与温情,但还是向往灯火通明的繁华,只能载着故乡的期望,同眼前的一切做着妥协与周旋。
正如史铁生先生所言,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辽阔的土地,而是一种无比辽阔的心情,不受空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你的故乡。他们携裹着乡愁,在现实的严苛中,自己活成了一支军队,做着无畏的斗争。
时代赋予我们的选择有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众多选择中选择想要的。浩浩汤汤的现实迎面涌来时,理想的船帆自是要用心架起来。
容得下自己的豪情壮志与无尽希望的地方,就是你要跋山涉水努力到达的目的地,那里的一切美好在余生中终会归属于你。你要做的是,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循着那个声音,踏上人生的另一条征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