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篇之一《駢拇》
《駢拇》共分两章,主旨是宣扬要尊重万物的自然本性,不要人为地横加干涉。
本篇文字短小,语言尖锐,矛头直指当时天下的仁义之行。庄子认为,并生或歧生的脚趾虽然显得多余,但是与人无害;可是大力倡导仁义,导致天下人皆以仁义之名、行追逐名利之举,最终祸害人间。因此,庄子认为兴仁义和脚趾的并生或歧生一样,都不是出于自然本性的需要,是一种多余和累赘。
庄子说,天下有常然,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天下事物有它的自然本性,所以万物自然生长而无需知道如何生长,各自安然自在而不必知道为何如此。按照庄子所言,人人过着自由自在的放养式生活,所思、所想、所为都是依据天性而为,因此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但是客观地说,在礼崩乐坏的时候讲求“率性”而为,只会增加民众的苦难,因为“性”早就已经变坏了,如果不用仁义道德、不依法度去教化和约束,天下常然难以回归。
说起常然、说起教化,使我自然地联想到当今的教育。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补短教育”,哪里弱就补哪里,目标是全面发展,把你塑造成“完人”;而国外的教育,尤其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人家一直是“取长教育”,把你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忽略掉缺点,让你在某个领域成为强者。我认同这种“取长教育”的做法。回看历史和现实,哪有什么全面发展的“完人”,伽利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他们这些伟人都有明显的缺点,如果当年针对缺点对他们进行批判、教育、帮助,我们人类社会还会快速发展成现在这样吗?所谓“绝版的都是不完美的”,说的就是这回事吧。就像十个指头有长短,在进化中它们之所以没有长成一样长,那是因为长短各有其用,变成一样了反而不利于活动。这就是天下有常然的涵义。
本篇还有一句话值得留意和思考,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庄子这句话,通俗的说,就是眼睛不要总是盯着外面看,要多看看自己的内心,想想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想要什么”,你自己的人生不需要依靠他人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富贵贫穷等等来构筑,你就是你,是精神独立自由的个体,你可以活在江湖传说里,但是不要活在别人的阴影里。话虽如此,可在现实生活里,尤其是在打工生涯里,想保持自己的“个性”实在太难,想不看别人的脸色做人,实在太难。于是,我们被迫带着面具做人,哈姆雷特说“上帝赐给你一张脸,而你又给自己造了另一张。”究竟哪个才是真的你,慢慢的也就真假难辨了。与其如此,不如认真考虑一下庄子的话,自始至终就保持独立的自我,让大家都见识见识“不一样的烟火”。前段时间,香港影视明星杜汶泽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消息,意思是说决定不再虚情假意,不再掩饰自己对人和事的喜怒爱憎,对外界要保持一个真实的自己。至于是否接受,他才懒得管。我觉得这种魄力可以有。
在庄子眼里,活出自我的人是聪明人,何谓聪明?庄子说,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我们都做聪明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