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摆烂又加得意忘形的结果出来了,凌晨简书发来贺电,因昨天的日更不足百字,祝我复活卡使用愉快。难免为自己的草率叹息一分钟,这个懒偷得毫无技巧。
居家静态的日子其实并不该有多难熬,家人团聚,物资不缺。要不是秋天太美,要不是阳光太好,要不是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日子也许不会显得这么无聊又漫长。
朋友在另一个城市也处于静态之中。为了能维持营业和更高一点的自由度,选择留在并不宽敞的门店里。夫妻两人只有一张折叠床,一个电磁炉可用。
人就是这样,但凡看见别人比自己惨一点,都会对自己多多少少产生点安慰。越是熟识的身边人这种“比惨安慰法”效果越好。
穷极无聊,每日三餐成了乐趣所在,或参照菜谱或自由发挥,餐桌上倒是新意叠出惊喜连连。当然,如果围度和重量可以不呈上升状态的话,会更令人愉悦。
每天早上六点不到,chibi就开始带头唱山歌,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别睡了,快起床,宝宝都要饿死了!”本来它们开饭的时间是七点,因为天天六点楼下就喊做核酸,所以小朋友们醒了就要饭的习惯也就自动调成了六点。如果我不是坚持“装死”模式,绝对遏制不住它们日渐提前的趋势。
核酸从夏天喊到秋天,可是小朋友们啊,你们不知道夏天的六点钟和深秋的六点钟整整差了一个太阳吗?喂完猫咪差不多就该我们这个单元做核酸了,所以早睡早起的习惯就这么被养成了。
本着“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则,图书馆的书我总能如期归还,自家书架上的书有好多却都没翻过。现在图书馆关门,终于到了对它们下手的时候。读书和吃饭一样,常常会陷入一种习惯,就是本能地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和熟悉的口味,这就局限了自己。我没看过的那些多数都是女儿的宝贝,从前我怎么就没想过可以这样走近她,还可以领略另一番全新的天地。
改变不了的就接纳,努力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有益。这话怎么听怎么有道理。赶巧现在正看的是王尔德写自狱中的《自深深处》,不谈及其他感触,有一句适宜用在今天“如果我写不出美丽的书,至少我可以读到美丽的书,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使我快乐?”
若不是有所念之人隔在远乡,若不是有所念之事牵挂心肠,倒是真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