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引言
追逐者,追求“更多”的人——更多的收入、更高的职位、更好的汽车。
追逐者有三种来源:①跟别人比;②认为要想办成更多的事,就得动用更多的资源;③我们单纯的就是想要“更多”。
互联网公司有一个共同的心态——烧钱。总认为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他们的价值观是过分重视用户总数和流量,根本不在乎实际盈利。
节俭不等于吝啬,而是一种思维模式。节俭思维有三个好处:①节俭的人关注长远目标;②节俭的人攀比心理较弱;③节俭的人总是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有些人或组织拥有的资源甚少却能取得成功,而有些人或组织手握那么多资源却会失败?
为何我们会陷入不断追逐我们没有的东西的陷阱?
如何才能利用我们已有的东西,创建一个更加成功的组织,打造一番有价值的事业,获得充实的人生?
一、用好手中的资源
有什么就用什么,并且要用到极致。
我们总是会高估获取资源的重要性,但同时又会在更大程度上低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能力。
拥有更多的资源=取得更好的结果,是错误的;更好的利用资源=取得更好的结果,是正确的。
两种做事情的方法,一种叫做工程设计法,需要行为者找到某种特定的工具;一种叫做临时巧用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突破常规,借助试验发掘手里有限资源的潜在价值。
做一件事情,比如把钉子钉进墙里。如果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找到合适的工具之后再行动,我们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寻找合适的工具上,而不是把钉子钉进墙里这件事情上。
有钱,也不意味着你就必须得买比以前更好的东西。
避免自我陶醉。当我们取得一点成绩时,我们会本能的选择继续沿原路行进,我们会墨守成规,按照过去的方式利用资源。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看不多周围的变化。成功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会进一步强化我们对最初让我们获得成功的因素的认同,我们会坚持做自己了解和擅长的事情。
只要东西还没坏,就不要去修,这种观念要不得。
二、追逐心态的因果始末
追逐更绿的草坪。美国人通过对比草坪的绿色来展示个人财富。
上行社会比较,一切都是相对的。西北大学研究员通过观察奥运会奖牌得主的面部表情发现,获得铜牌的运动员比获得银牌的运动员幸福感要多,主要原因是铜牌得主的心态是“至少我做到了……”而银牌得主的心态是“我差点就赢了……”
1954年费斯汀格提出,所有人都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倾向。我们无法在与人隔绝的情况下对自己进行评价。相反,参照他人,才能更好的对我们所在乎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感知。人的这种相互比较行为就叫做上行社会比较。
攀比心理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功能固着:无法看到一种资源除传统用途外的其他用途。以死板的眼光审视资源,阻碍我们对已有资源的用途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也驱使我们去获取更多。
如何用气压计测量一座楼的高度?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比较楼顶的气压读数和楼底的气压读数。但这一定是最好的答案吗?方案1:在气压计上栓根绳子,从楼顶把绳子放到街面水平高度,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拿着气压计攀爬大楼,把气压计当尺子直接测量;把气压计送给大楼管理员,作为交换,让他告诉你这栋楼的高度。
盲目积累:高收入者关注的是尽可能积累更多的资源,而很少考虑他们是否用得到。
资源浪费:为了证明自己的决策正确,领导者往往采取追加资源的方式,而不是反思自己把资源投入到最优项目中去。
三、以少为多的延展思维
如果说追逐的根基在于追求尽可能多的资源,那么延展的基础及时专注于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本章将介绍延展思维方式的4个关键因素。
所有权,它不一定是常规意义上的拥有者,也可以是一种态度。当人们体验到所有权感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会更加满意。心理所有权有助于提高业绩。
局限的艺术:局限能促使我们以更加有创造性的方式利用资源,提高我们的表现。
有了局限条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挑战或者机遇反而会变得更加容易处理,因为局限会引导我们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
节俭。我们不怕花钱。我们只是怕把钱浪费在无益于公司业务的事物上面。
节俭的人更注重长期目标而非短期享乐;节俭的人会重复利用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买更多的东西;节俭的人不大受传统惯例的制约。
变废为宝。所有的废物,只不多是放错位置的宝藏。
延展者宣言:利用你已有的东西,关注你已有的资源。
结构化理论认为,你无法仅仅通过简单的推进镜头,研究个人的微观行为来理解社会行为;你也无法通过拉远镜头,单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诸如企业、社会等集体的行为。宏观与微观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