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习桢
记省级劳模,天门市马湾镇党委书记郑汉兵
踏入全国最著名的内地侨乡一一天门市马湾镇,只见条条新铺的水泥公路,纵横交错,幢幢新盖的楼房,高高矗立,井字型大街,笔直坦荡,宽阔明亮。面对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镇貌,马湾人无不翘指称赞他们的党委书记,省级劳模一郑汉兵。
一、敬业爱业勤为先
郑汉兵常说,是领头雁就得奋飞,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1993年他刚任镇长时,全镇社会总产值只有8315万元,财政收入仅有1O5万元,每年都需上级补贴,六年过去了,侨乡小镇大变样,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分别比1993年增长了3.4倍和3倍,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乡镇经济腾飞的成功之路。马湾镇被天门市委市政府列为三个经济开发区之一,先后荣获全省乡镇百强,全省民间艺术之乡,集镇建设省级三等奖,还被国家科委,城市建设部列入国家村镇建设星火计划的三个试点单位之一,邮政储蓄名列全国农村乡镇之冠。四万多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旅居在五大洲34个国家和地区,使马湾镇成为全国内地最著名的侨乡。海内外颇具影响的马湾乒乓球学校更是人才辈出,1O年来向国家输送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1OO多人,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中获冠军156人次,从这里走出去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胡小新等一批国家级运动健将。在这方方面面的变化中,人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郑汉兵这个领头雁的作用。
熟悉郑汉兵的人,都说他是个工作狂。清晨他总是提前上班,把当天该办事一件件理出头绪。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双休日,值班人员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多年来,他始终就是这样忘我工作,学习,难怪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搞起工作来熬起夜来,谁也跟郑书记搏不起,跟着他,大的失误不会有,他想得太细,考虑得太周到。
平时他这样,忙时更设有休息的概念。为了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他巧打侨牌,只要马湾籍的华侨回乡,他都主动热情接待,以情感人。几年来,共接待回乡探亲的侨胞,港澳台同胞达1OO多人次,共引进侨资1,5亿元,创回归企业49家,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3O8家,使民营经济成为马湾镇的笫一增长点。
二、为官从政民为先,
走进郑汉兵的办公室,一切都显得那么普通。他的办工桌,油漆却快掉了,不是买不起,而是他时刻都把心放在群众身上。郑汉兵常说,当领导不能首先总想着自巳,应考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能办的事,一定要办,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好干部。1988年8月,孤儿肖志全接到了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由于无钱上学,哭诉到了镇里來找镇委书记郑汉兵。郑汉兵强忍着泪水,对小肖说,我们一定让你如期上学。第二天主持召开了机关干部会,号召大家献上一片爱心,送孤儿肖志全上大学,他主动带头捐款5OO元,机关干部都从微薄的工资中纷纷解囊相助,当场共捐6OOO多元,解决了小肖的学费和生活费,像小肖这样扶持的大学生在马湾镇先后就有16人。
三、枝枝叶叶廉为先
熟悉郑汉兵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四不干部,一不托下级办私人事情,二不要下面的东西,老郑说要了人家的东西就会失掉党性,三不在身边安排亲友,他说安排一人,就会失去一片,四不占公家的便宜,就是亲戚用车也得交油钱。他认为作为当家人,只有表率作用,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否则,自已不干净,怎能令行禁止。侨乡富了,郑汉兵的职位高了,但他艰苦朴素的作风没有变。迎来送往应酬频繁,可他坚持烟酒不沾,他每年足有2/3的时间深入基层,却从不扰民,即使就餐也是家常便饭草草了事。就是出差到南方考察,也是中途吃饭专挑小饭馆,住宿不住单间,与大家一起睡。郑汉兵的工作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誉,先后被天门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务院建设部授予,小城镇建设优秀乡镇长,省级劳模等光荣称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