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岁的他和母亲及两个姐姐,与几百名zb家属一起,从山东坐上火车,去xj塔城和zb的父亲团聚。
经过当地居民和zb人的共同努力,当时的塔城已经相当富裕,当地zf为支边家属盖好了住房,还为每家发放500元安家费,生产队里饲养着多头牛、羊还有马,学生上学不仅免费,每个学生每月还有5块钱的生活补助。麦收时节,生产队会杀牛羊,为社员改善伙食。他的人生的第一次吃肉就是在那里,美好生活也从此开始。
他带上红领巾,和姐姐们一起去上学,他学习好,总拿第一。他兴趣广泛,用零花钱买来笛子口琴,吹奏着人生乐趣。他是运动健将,收获着欢呼喝彩。

1976年,他和母亲回山东老家探亲,火车走到乌鲁木齐,因天气原因,在乌鲁木齐耽误了几天,回到塔城时,队长来到他们家,让生产队推荐的大学生指标一直给他留到前一天,前一天是新生报到的日子,一直联系不上他,队长就把指标给了队里的另一名青年。
大哥从部队转业到老家,父亲想回老家去看看他。当年家乡招兵,大哥为了能吃饱饭不挨饿,谎报了年龄去当兵,父亲一直对他心存歉意。
大哥被分配到县医院当行政院长,父亲在大哥那里住下后,大哥很快就说服父亲不要再回塔城,在老家安家。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发往塔城,“回来吧,回来我给你找个工作!”

一个姐姐已经在塔城结婚,母亲、姐姐们还有他坚决不同意回去,当时的塔城允许搞家庭副业,家里养几头奶牛,队里的向日葵种植面积很大,成熟收割后,小一些的葵瓜子盘遗留在地里,瓜子仍是粒粒饱满,社员们捡走小盘炒熟后出售。家家户户都有存款。
他和女朋友也开始了谈婚论嫁,但父亲始终不回塔城。最后母亲无奈,决定回老家看看。农村老家的房子早塌了,回老家后母子决定回塔城。
大哥就劝说母亲,母亲也拗不过父亲,回塔城的念头逐渐消退。他收到一封又一封从塔城发过来的女友的来信。连邮递员都有点看不下去了,“二弟,不行就回去吧!”

他们从塔城来的时候,没想着不回去,只拿了钱和衣物,一切家用都留在了那里,让表哥住在家里看家。表哥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为姑姑看的这个家后来成了自己的家了。
父母强迫他去相亲,他应付着相了很多姑娘,总是不满意,她觉得家乡的姑娘土气,直到遇到她。
她父亲在粮所上班,家里三个儿子就这一个姑娘,人长得美,她娘会做衣服,总让她穿当时最流行的衣服。她娘很挑剔,拒绝了很多说亲的人,一定要给自己的姑娘找一个完美的女婿。
他个子高,气质好,有文化,正符合老人的标准,媒人和她娘是好姐妹,媒人说,他哥肯定要给他在城里找工作的。她娘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他们结婚时,她的嫁妆是当时农村最好的。已经是当地企业负责人的大哥,果真来村里招收工人,要求初中以上文化。“这次让我去吧!”“你怎么能去,你去了咱爹娘怎么办!”“我去城里上班就不养爹娘了?你让我回来就是为了这个吗?”他继续在农村种地。人却愈发消极起来。
他们的孩子相继出生,他晚上去打麻将、打牌,玩一整夜,白天说是去地里干活,到地里就躺在树荫下睡觉。一直在家照顾孩子的媳妇,某天到自家地里一看,野草长得比庄稼还高。
媳妇带着孩子到地里去干活,晚上点着油灯给孩子做衣服,等着打麻将玩通宵的他。
村里的小学校缺老师,支书找到他,让他去当代课老师,他不去,后来代课的民办老师都转了正。老支书退休了,乡里领导找到他,让他接替退休的老支书,他也不干。

他越来越寡言,和人交流总是点头摇头,能说一个字绝不说两个字。媳妇和他吵架,他对她进行冷暴力,很长时间都不理她。媳妇哭完之后继续下地干活,看着孩子们可怜,一直压制着离婚的念头。
某次和媳妇闹矛盾,媳妇不吃不喝老是哭,他不管也不问,他娘看不下去,把他骂一顿,又叫来他姐把媳妇接走,嘱咐他姐姐把他媳妇带回自己家里住几天,散散心。
三伏天里媳妇到地里去打农药,直中午后还没回来,他娘喊醒躺着床上睡觉的他,“这么热的天你不到地里看看她,你不担心吗?万一她中暑或者中毒,死在地里怎么办?”
他对两家老人很孝顺,虽然常到孩子姥姥家里去帮忙干活,他丈母娘一直都没有在他们家住过,她怕闺女埋怨自己,当初挑选女婿时看走了眼。
孩子们都上了学,他告诉孩子们,以后自己的命运自己负责,什么事情要靠自己,他给孩子帮不了什么忙。

乡镇企业红火起来,他到村头的玻璃厂去上班,玻璃厂倒闭后,他去了造纸厂,因为各种问题,造纸厂也没有坚持几年就被关停。后来是酒厂,酒厂倒闭后就继续种地。
孩子们上学越上越高,家里负担越来越重,他开始想办法挣钱,村里有做鞭炮的传统,他一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学会了,夫妻俩冬天在家里做鞭炮,为孩子们挣学费。gj考虑到安全问题,禁止个人在家庭作坊里做鞭炮。他就外出去打工。孩子们相继考上了大学,他也越来越精神了。
他发现自己小腿肿了,到医院一查,是慢性肾病。刚刚堆积起来的精气神一下子又垮了。媳妇一个人种着地,供养着孩子们上学。有空就到附近的农场去打零工,挣钱贴补家用。孩子们大学毕业了,他们盖起了新房,买了全新的家具,配备了各式电器。他的病恶化了,开始透析。
医生不让抽烟,他到小卖部买烟,把烟藏起来,偷偷地抽。每天吃药时,媳妇要把药递到他手里,端给他水他才吃药,否则就不吃。着凉了流鼻涕,他口袋里有媳妇给装满的手纸,他也不去擦,任鼻涕往下流,媳妇给他擦掉。垃圾桶就在他脚下,他也要把痰吐在地上。

他没事就到村里溜达,回家就对媳妇任性,媳妇种着十亩地,种地时随时要记得回家给他换药,腹膜透析液需要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
他是我爸,她是我妈。
母亲节大家都在祝福母亲,我却在批判我爸。一个人的运气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总不能任命运摆布,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该是一个人消极沉沦的理由,更不是用恶劣的态度去伤害最亲近的人的借口。即使他一生也没有打过我妈一下,没有骂过一句。
现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存在怀才不遇,只要你随时准备着,机会就会到来。
我很羡慕我的小伙伴,小时候立志找一个像自己父亲一样的老公,我没有这样的志向。
我妈才是我家的顶梁柱,她教育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去改变命运,不能重蹈她的覆辙,因为文化低,与心仪的好工作失之交臂。

她积极向上,活泼开朗,在娘家是娘的娇姑娘,到婆家能变金刚。生养孩子,干农活,打零工,农闲时就织布、做鞋,一刻也不得闲。随时还被家里的“巨婴”折磨。一头霜染的头发没有遮挡住她的笑容,被气到哭还会去端茶喂药。
奶奶心疼她,“我的孩儿呀!”姑姑们说:“你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媳妇,是我们家的功臣。”
她是我们的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