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把《明朝那些事儿》揉成了一颗心

我把《明朝那些事儿》揉成了一颗心

作者: philosopherZ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09:45 被阅读0次
*为了表示对徐霞客的敬意与他对山川的那不知名的热爱,把我画的这幅画献给他吧*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我大一看完的,后面又听了遍播讲的[1]。说实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力量也给了我很多其他不知道但是很重要的东西。

每遇困难,我就想起了里面徐阶、朱元璋、王阳明等等等等,他们能忍受漫长难捱的岁月。有的和敌人为伴数十载、朝夕相处,甚至结为亲家,和敌人“举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朱元璋,放牛,要饭,当和尚,眼前会浮现出他亲人接连去世时的无助[2],浮现出当和尚的他被分到最穷地儿要饭的的情形……这些炼就他的隐忍,炼就了他的睿智,所有的所有炼就了他的帝王心[3]。他说“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时,那是何等自豪与坚毅[4]。还有王阳明,我总是想到他在那蛮荒、土匪横行、时不时还有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读过的一切[5],他在困苦面前苦苦思索,终于顿悟[6]。当然,我们也有欢乐而富有意义的人和事。如伟大的徐霞客,惭愧,没有读过一点儿他的游记,原作有数百万字,可惜流传下来的少了许多。当年明月写了三百年的明朝,末尾却独写徐霞客(按叙述时间,他应当早该出场了)而终,其意幽远至极[7](关于徐霞客,体会天地至美的那种感觉实在不可言传。我喜欢画画,看到美丽的画作会痴迷它们。这里推荐一篇文章《种树的男人》,他种树应该和徐是差不多的。)。

画家范曾笔下的徐霞客

所有的这些真给人力量无穷。我不喜欢吃南京的面,没劲道。北方的面好吃,从小就见母亲做拉面的过程了。那面粉要边一点点地加水边揉,以使面粉相互结合,水加到一定程度,开始不断地揉、不断地揉,最后才能有那不到二十厘米长却拉出近一米长的面条来。这是何等力量!同样,**明朝三百年那人那事揉成了一颗有韧劲的心。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颗心。
**

[1]如果想听书的话,这里强烈推荐喜马 拉雅上讲明朝那些事儿的那位,播放量上亿
啦,讲的非常棒。
[2]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那时十七岁。
我想子欲养而亲不待还不是悲惨的,他甚至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
[3]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
还有许多,这里引不完的,后面在军事中的还有很多,但这些都和他前期的锻炼分不开的。
[4]朱元璋厉声说道: “禅师心境如此了得,为何也会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乱,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只由隔岸观火!如天下太平,谁愿游侠,如尔等人,饱食终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谈心境,苟且偷生,可耻!!”……
……第二天,他起身后,便跑到朱元璋的禅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墙壁上,却留着用朱砂写就的的几行大字:〖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5]王守仁还是比较实诚的,他说了实话:“我们要去贵州龙场。 ”随从们的脸立马就白了,王大人你太不仗义了,那里平时可是发配犯人的地方啊!
……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无辜的老头,王守仁无可奈何地瘫坐在地上。想到过惨,没想到会这么惨。
……“这里地势险恶,要不是流窜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谁肯跑到这里来啊! ”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召集了他的随从们,开始寻找木料和石料,要想长住在这里,必须修一所房子。然后他亲自深入深山老林,找到了当地的苗人,耐心地用手语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得到他们的认同,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周围,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世间的道理。
[6]这是载入史册的一瞬, 几乎所有的史书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一瞬——“顿悟”,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7]刚开始,他旅游的范围,主要是江浙一带,比如紫金山、太湖、普陀山等等。后来愈发勇猛,又去了雁荡山、九华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等。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还开始记笔记,每天的经历,他都详细记录下来,鉴于他本人除姓名外,还有个号,叫做霞客,所以后来,他的这本笔记,就被称为《徐霞客游记》。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好的,总结应该出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他为了研究地理,四处游历,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这样吗?
不是的。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究竟为了什么?
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说完了。
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
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重复一遍,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讲完了。
所以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了。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一辈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来。 **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相关文章

  • 我把《明朝那些事儿》揉成了一颗心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我大一看完的,后面又听了遍播讲的[1]。说实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力量也给了我很多其他不知道...

  • 《明朝那些事儿》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为皇帝(1)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皇帝(2)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

  • 国无道,至死不变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从2017年的11月到2018年的5月,历时183天,我终于把《明朝那些...

  • 《明朝那些事儿》之《大礼告成颂》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才知道作者为何把一个明朝写成了九册。如果不是有一个日更365这个遥远而荣耀的徽章,我可能不会...

  • 看点历史

    这段时间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和《剑桥中国明朝史》,这两本书写作风格不一样,明朝那些事儿更侧重把历史的史实当做故事说...

  • [碎语杂记]第一功臣李善长,免死铁券不免死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听)明朝那些事儿以前,不知道还有个叫李善长的人儿。 读(听)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知道了朱元璋麾...

  • 幽默而苦涩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从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讲起,至清初李自成灭亡明朝结束,总共分了46...

  • 《明朝那些事儿》之洪武大帝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刚开始并没打算看,首先我不太喜欢明朝那些故事,尤其是几个太监把明朝搅和的乌烟瘴气,其次对朱元...

  • 读《南明史》,更懂人心和人性

    有人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个新闻联播版的明朝历史,把明朝皇帝的优点无限放大,办的操蛋事儿都避重就轻,搭配上当年明...

  • 七月要继续读书

    加油 继续《明朝那些事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把《明朝那些事儿》揉成了一颗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m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