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回忆起过年,我的脑海里总会不经意的闪过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欢喜且自豪的行走在漆黑的村道上,她手里提着一盏透满着光点的灯笼,那灯笼的光在地上撒下一片灿烂的繁星。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我从小就喜欢灯笼,我喜欢朦胧的纸灯笼,喜欢透亮的玻璃灯笼,喜欢大红灯笼,总之,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灯笼。
那些灯笼要么是红红火火,要么如点点星光,总会让我有一种身处热闹祥和境地的错觉。
我和灯笼的记忆大多数是在外婆家的。外婆家是大户,人多热闹。而且,外婆家所在的那个村庄对旧的传统礼仪很重视,所以节日气氛总是格外浓烈些。
正月十五是热闹的元宵节,按照传统,在这一天的夜晚小孩子要打着灯笼在院子、村子里转悠,嘴里唱着童谣:“逛灯哩,添油哩……”。
有一种叫做“灯盏儿”的灯,是用玉米面做的窝头,顶上插一根缠着棉花并且蘸过煤油的麦秆。
外婆家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做玉米面窝头。
到正月十五那天吃过晚饭后点燃“灯盏儿”,每人手里拿一个,在屋里屋外的犄角旮旯里转一遍,据说这样家里一年都不会进蜈蚣。
挨个屋子逛完之后一把拔掉麦秆,一口一口将那玉米面窝头吃掉。那时候家家户户早就吃上白面了,玉米面却并不是谁家都有。还有,慢慢富庶起来的生活使人们嫌玉米面窝头做起来麻烦,又不好吃,所以玉米面窝头反而成了稀罕物。
小孩子最喜欢的还是那些真正的灯笼,聚在一块总要比一比谁的灯笼最好看。
正月十五那天舅舅通常会买回来一堆纸灯笼,家里所有的孩子一人一个,每个孩子的灯笼造型各有不同。
有的是弓形的,展开就是一个椭圆,两边有龙或凤的造型;有的是像现在吹气球的那个脚踏似的那种折叠的,提起来就是一个圆柱体。
那些灯笼的颜色非黄即红,且都是最普通的、很传统的造型。后来又流行一种红色透明塑料做的宫灯形象的灯笼,有长长的流苏,很气派。
那一年正月十五,当大家都打着灯笼准备出门逛灯时我的灯笼却着了火。我眼睁睁的看着它火光舞动,转眼就化成了一堆灰烬。逛灯在即,我欲哭无泪。
眼巴巴看着大家打着灯笼出了门,再买一个灯笼吧,可是压岁钱早就被母亲收走了。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突然,我灵机一动,我可以自己做一个灯笼嘛!
说干就干!我左右看看,大过年的家里有不少酒盒子。我随手拿起一个扯掉盖子,在四边钻孔穿上线,点燃一截蜡烛,在底座滴一滴蜡油,将蜡烛粘在底座,最后用一根细竹竿挑起来,一盏灯笼便做好了。
我提着这盏灯笼快步出门,却发现我虽然提着灯笼,但依然看不见路。原来,我的灯笼是个四面不透光的黑匣子啊。
我又立刻返回家中改造起灯笼来。用刀子在盒子四面割了长方形的窗口,这样烛光便将地面照得明亮,可是这样一来风就很容易将蜡烛吹灭了。
于是,我又央求外婆打了浆糊。我在灯笼四面的窗口上贴了白纸,这样一来既透光又不会被风吹熄了蜡烛。
但是,外婆却不允许我提着这盏灯笼出门,外婆说提白灯笼出门不吉利。
那可怎么办呢?想到兄弟姐妹们都在操场上看社火,这热闹怎么能少了我呢!
窗台上一本图画书让我有了注意。我将书上的插图剪下来贴在糊在灯笼上的白纸上,点上蜡烛,瞧这灯笼多漂亮啊!
朦胧的灯光映衬着花花绿绿的图案,柔和又新颖。家里人都对我这盏自制的灯笼竖起了大拇指,我迫不及待的提着灯笼出门了。
在表演社火的操场上,我这盏自制的灯笼出尽了风头,大家都围过来看我的灯笼。我那份得意劲呀,别提了!
打这以后每年元宵节我再也不要舅舅买灯笼了,买的灯笼还不如我自己做呢,我做的灯笼又好看又结实。
后来,还不等到正月十五我就已经动起手来做灯笼了。我用两个心形的果冻盒子一合并,就做成了一个心形的灯笼;也模仿过冰心的《小桔灯》用橘子皮做小橘灯,但总是剥不好橘子皮。
更多的时候还是用酒盒子做。
我也不再糊白纸、贴图画了。我直接用刀在酒盒子上掏小孔,有方的,有圆的,还有三角形的。如豆的烛光穿过小孔透出来真是好看。
后来流行起了放电池的灯笼,塑料的,十分精致。不过,我才不稀罕呢,我还是喜欢自己做灯笼。
那时候过年了,家里弟弟们的灯笼都是我给做,做好了我们便一起提着出门去玩,总是惹得村里其他小朋友围观。一个灯笼玩上几天腻了就扔进柴房里,再找来酒盒子重新做,其乐无穷。
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像繁星的灯笼。
这个灯笼白天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个扎满了洞的酒盒子嘛。但是只要到了晚上,点上蜡烛之后,它便在地上撒下一片星光,如星海一般,谁不说它最简单却最漂亮呢!
那是用一个圆柱体的酒盒子做的,制作很简单,只不过是用舅妈纳鞋底的锥子在盒子上钻孔,从下往上由密集到稀疏。因为当年玩灯笼用的是小红烛,长度有限,我便根据烛光高度来钻孔。
灯笼很高,低了烛火就会烧提绳,但是高了换蜡烛烫手。为此,我还专门做了一个小窗口用来替换蜡烛。又精心挑选了一根木棍,用刀子刮掉树皮,打磨得光滑漂亮,这便是灯笼提杆了。
提着这个灯笼时灯笼本身就是群星璀璨,脚下又是一片繁星,那样唯美,令小小的我莫名的感动。
那一年过年时,只要我晚上出门就一定提着这个灯笼,陪伴着我的还有那小小的欢喜和成就感。
那个灯笼和那片繁星温暖着我整个童年的回忆。
而今,我的女儿已在蹒跚学步。等她长大了,我不为她买灯笼,我要和她一起亲手做灯笼,并且要和她说说她的妈妈自己做灯笼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