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与义

作者: 一段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23:15 被阅读0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花开于田埂,鹿涿于山野,蜂飞蝶舞,蛇兽出没。大自然演绎的弱肉强食表明了这一切是以利为中心的共同体。

而人区别于动物,在于灵魂和思想,在于世界观与价值观。人不会茹毛饮血,因为人不仅能看到利,并知道着除利益外其他的信仰,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利益在人群中并不能像在动物中起到毫无悬念的支配作用。

一旦你翻开中国的历史经典,你会发现其中既有追名趋利的人,也不乏舍身取义的人。

于是乎,所谓的“天下”自然有了两种人,一是君子,二是小人。而往往你在道义与利益之间的取舍决定了你的属性。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欲于义,小人欲于利”。这里的义指的是正义 道义与信义,而利指的是世俗功名等。

当利益碰上正义时,你会如何抉择?孟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舍身而取义;当利益碰上道义时,你又将如何抉择?陶渊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当利益碰上道义时,你又将如何抉择?刘关张立场坚定地选择了同生共死。

也许,当你选择道义的时候,你会失去金钱权力与地位,但你的人格会由此升华。在无形之中,你将从困惑的心牢中移至鉴赏清风明月的高台。

而当你一味选择了功利,你不仅不会如高悬明月,受人追捧,反倒会使你成为失去天空的鸟,掉进泥潭的龙。让你失去飞翔的天空并陷入死水泥潭中。

由此可知,当你不得不在利与义之间作出取舍时,要舍利取义。

利与义虽说被人对立联系起来并评足了上千年,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利即义或非义即利的。

“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只要你从道义的角度出发,客观地获利绝对是无可厚非的。所谓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人以玫瑰,手心中澎湃芳香,便算是一种有道的方式。而孔子学生于河中救人一命,就要了别人一头牛,在人看来有点贪心。而这位学生却被孔子称赞,原来这恰恰是鼓励更多人见义勇为啊!的确,权衡利与义对社会发展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从中很容易看出利与义的关系,二者虽可以兼得,但在取舍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道义,信义与正义。

相关文章

  • 利与义

    草原上那些美丽的花朵,在牛羊眼里那都是饲料

  • 利与义

    某饭店,一男子结完账走了出来。 男子四十多岁,浓密卷发,黝黑发亮,浓眉大眼,黝黑皮肤,右手握一紫砂保温杯,走...

  • 义与利

    非义不行,非义不居。 这里所说的“义”是指道义、原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利”则指利益、功利。对义与利及其关系的看法...

  • 利与义

    2018-6-3:利与义 早起,读《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下》,再度对利与义这两个根本性的大原则大是大非问题深有...

  • 义与利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君子智于义,小人智于利。 义者,顶天立地,胸怀坦荡。正之为仁。仁者欲己欲人,爱人爱己。仁...

  • 利与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花开于田埂,鹿涿于山野,蜂飞蝶舞,蛇兽出没。大自然演绎的弱肉强食表明...

  • 义与利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孝? 学习心得:义与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与利,是一个选择!选择大义,我...

  • 义与利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司马迁说:天下熙...

  • 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

  • 以义立家,可以崛起

    以义立家,可以崛起 天下事,唯义与利耳。从义利的角度去看,天下的事,都可以用义与利去区分,都可以用义与利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利与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n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