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和玲仔是小学同学,三年级才知晓对方,慢慢成为朋友。只是到了五年级,小敏转学走了,玲仔似乎没有伤心的情绪,如此平淡。后来偶尔见面叙旧。
一年,两年……直到初中填报志愿,她们彼此约定并且坚信着可以上同一所高中。可事与愿违,她们分别降落在县城的两边。于是每周的约饭,都格外让人期待。玲仔总抱怨上天的捉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小敏如是说。
一如昨往,大学,由于分数的差异,未来的追求,小敏留在省内,玲仔独自去流浪了。
其实不见面的她们,总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安慰。甚至连矛盾,都未曾有过。直至大学第一个寒假。
小敏前往玲仔家居住,小敏喜欢玲仔家的气氛,而玲仔也从未将小敏当做外人看。玲仔家的粗茶淡饭,小敏都跟着吃了。玲仔的爸爸妈妈也并未将小敏视为外来的客人,于是,小敏从未在玲仔家享用过为她而做的饭。
玲仔家在那段时间有个工程,亲戚都来帮忙了,玲仔的爸爸妈妈便叫了酒菜犒劳,感谢他们的帮忙。小敏睡醒后,大家正享用着大餐。
也在那天,小敏被召唤回家了。玲仔送走了她。
夜晚,“有什么话我都不喜欢藏着掖着,我喜欢直接讲出来,其实我也不是嫌弃你家的饭菜怎样 我也都吃了,也并不觉得你爸爸妈妈不会招待人,像今天中午他们操办的那么一大桌酒菜给客人。当然我也不是说自己有什么资格让你爸爸妈妈也如此对待我。但我家每次来客人我妈妈都准备最好的,她告诉我即使平时吃的多差也要给客人最好的。”小敏给玲仔发了微信。
玲仔看到消息后,为之震惊,原来风平浪静的相处几天,小敏的心理活动竟是如此。玲仔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招待不周,她不觉得小敏是外来的,把她当做自己家的一员,所以并未刻意去客套什么。但同时,她心底隐隐感觉到小敏对自己爸爸妈妈的责怪,似乎暗含着家教的差异。小敏并不知道那顿大餐是犒劳,而睡到日晒三干的小敏也并不知道那个上午玲仔付出多少劳力。
玲仔不想解释,家人就如她的逆鳞,家人的美好只存在于她自己心中。“我并不想解释什么,你就如此认为吧!”
玲仔的冷漠,引来了小敏的追问“如果有矛盾了,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就能更好地将矛盾化解,但你这拒绝的态度,并不能解决什么。”
玲仔固执了一会儿,还是解释了。“哦,原来那是犒劳饭啊!是我没有搞清楚情况就妄加评论。但每次我妈妈都说要把最好的给客人,所以我就以自己的角度想了。”
玲仔其实很失望,很伤心,敏感的她只重视小敏这个朋友,即使无人理解,也总有小敏懂她。可她从未想到小敏这样的心理,也并不知道她当成家人的小敏却以客人自居。
冲动之下“既然如此,我觉得以后你别来我家了,我们也别做朋友了,不再见。”
“朋友嘛!你不跟我做,我还是要跟你做的。”
“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冷静思考一下,等你思考好了,我一直都在。”
玲仔心里冷笑了。
“新年快乐”来自小敏。玲仔没有回复。
大年初十,玲仔在看综艺,大概剪辑的煽情一下触动了玲仔内心深处。
其实不联系的那些天玲仔每天都告诉自己“所谓朋友不是朋友也没有什么关系嘛!我不伤心,生活反而回归平静。”但在那一刻,脑袋闪过“应该发消息向小敏道歉”。
“小敏啊!我必须先向你道歉,我们以前约定不向对方说对不起,但这次,对不起是我的一意孤行,我以为自己不需要你了,但每天想起的原来是因为在意。我也总是只想到自己需不需要你,确从未想过在我认为自己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否正需要着我。就连新年快乐我都没有回复。所以,小敏,你还愿意跟我做朋友吗?”玲仔点了发送。
“傻丫头,我当然愿意呀!你知道你说不跟我做朋友我快担心死了,想着以后是不是就没有了你在我身边。我不会主动向别人发祝福语的,只有你,是我的乐意。我当然需要你呀!一直很需要。”
玲仔幡然醒悟,有些人,终其一生,就会烙刻在你的生命里,那些曾经的习以为常,因为某个暂停键而变得如此不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在人生的某个驿站,你是否也会找到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时光与你,我与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