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这个词在娱乐圈越来越流行,大家其实都知道,明星在屏幕上展现的一面并不是完全的、真实的自己,更像是投观众所好,但仍然会沉迷其中。
其实不仅明星会给自己立人设,我们平常人也会。吃货、宅女、神经、汉子、毒舌、蠢萌、学霸、学渣……

大概是因为人性太复杂了吧,交心太难,立人设似乎是特别快捷的交友方式。大家看一下彼此身上的标签,合适就宛如知己,不合适就快速否定。
仔细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经常特别用力地介绍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通常都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自己主动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特别忙碌,容易被其余的高频刺激带走而分心。我们留给彼此的时间都不多,为了高效地给别人留下印象,许多人主动立下自己的人设。
可是,人设在伤害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我给自己立得最早的人设是“水瓶座”,学生时代看星座书,每次看到“特别执着,让人捉摸不透,没有安全感。对待朋友,宁愿孤独,也不愿违心。”,我都会狂点头,哇,好准,就是我。我对星座之说深信不疑,甚至越来越像书里描述的性格,如同一种心理暗示。
每次跟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我都会说自己是标准的水瓶座,还要反问别人是什么星座,一听见别人是白羊,就觉得应该很冲动仗义;一听见别人是天蝎座,就会开心地说这是我在十二星座里最喜欢的,爱憎分明还稍微带点腹黑。
可我渐渐发觉这样的认知有些不对劲,当爸妈将我留在老家时,我与不喜欢我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在这件事上,连“瑞哥“”都感叹我的坚强。他说他以为我会没日没夜地哭,走不出那种被抛弃的失落与孤独。可其实我只是在初期流过几次泪,而且不用任何人安慰,就会懂事地自己止住泪,还会对别人挤出一个微笑,有条不紊地忙自己的学业。
原来我并不是一刀切的“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遇见事我也是很能扛的。
这些年沉浸的自我认知,其实并不准确。比如我一直知道自己“作”,可我却没有要改的意识。因为水瓶座就是这样,我一直向这样的命运投降,或者说是当成合理的借口。
如果我早早走出自己的人设误区,也许我会更加强大。
而且,人设也在伤害我们对别人的认知。
朋友中有一位吃货,每次与她一起聚餐吃饭,我们都会在点菜时肆无忌惮。没事,哈哈,反正有××在,我们一定吃得完。
但有一天我们没有吃完,因为她不想吃了。她想减肥、健身,想穿上美美的裙子去谈恋爱。
我们开始还在说笑:“吃货减什么肥啊?吃饱了才有力气减。”
直到她很严肃地告诉我们她不想当吃货了,我们才尴尬地向她道歉。
每个人的标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遇见很多事,做许多决定,而每一条分支都会让我们与从前不同。
学渣可能会逆袭,所以别对他说“你这样是痴心妄想”;
勇者可能会害怕,所以别对他说“装什么柔弱,你不是什么都不怕吗”;
蠢萌可能会机灵,所以别对他说“才不信你,每次都被你坑”。
如果你通过人设去了解一个人,就像在观摩一幅静态的画。而我们就连睡着时,脑海里都是动态的。
让我们有耐心一点,去了解人设以外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