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座山”,这是我妈从小教我的道理。
“君子和而不同”是孔子的处世态度。
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到圣人孔子,都知道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和”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要做到“和”,谈何容易?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可是,有人欣赏你,就一定会有人厌恶你;有人赞美你,也一定会有人责备你。
每个人都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看待你的言行,立场和角度不同,也就决定了得出的结论不同。
所以,别人口中的你并不是真的你。
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境界,缺乏修养的人往往很容易演变为攻击。
那面对攻击,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我们没有拾得那样的定力可以“再待几年”,于是大多数人奋起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把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
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谩骂、攻击时,不仅能够礼貌又智慧地回应,不让自己怒火攻心,还可以争取和对方成为朋友呢?
我的回答是,有,这种方法就是心理学。
当然,现实生活中应对攻击可不会那么简单,因为面对面时,你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面对语言的攻击,我们其实并没有受到伤害,只是感觉到了受伤害。
我们要学会,面对他人的赞美,报之以微笑不全当真;面对他人的贬损、攻击,不恼羞成怒、反唇相讥。
他人的喜欢与讨厌,都与自己无关,做自己就好。
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任何人可以用语言来伤害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