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过年没有期待的啦,好像是初中毕业,自从工作以后,年味就感觉越来越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年在我心底越来越远,是因为长大了?还是因为没有了期待?还是说我们把过年那份年味搞丢了?
想到小时候三年级的那次新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坐在火塘边,等着我和弟弟的压岁钱时,祖父给了我一块钱,爷爷给了我一块钱,奶奶给了我一块钱,一共三块钱。那时的我就感觉很幸福,很幸福了,内心的幸福感,装了满满一怀抱。现在,看着给小妹的压岁钱,都是一百一百的给,奶奶,爷爷,妈妈,爸爸……每年的压岁钱都能把学费交齐了,还有剩余的,却也没感觉到小妹有多开心。

读初二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是把我的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拿出来试了又试,在镜子面前照了又照,穿在身上睡觉时都不想脱了,又想着明天穿着新衣,拿着压岁钱,好去哪里玩啦。弟弟比我更夸张,他是真的直接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上床睡觉了,我虽然不舍,但还是脱下睡觉的,第二天又早早起来穿上。
大年初一,是难得可以睡懒觉,不会挨骂,不会被长辈说的一天,我却在那天起的比往回都要早,不是被鞭炮吵醒,也不是睡不着,而是被自己内心的一种激动唤醒,也不知道在激动个啥,反正那天就是很激动,早早的就起床了。现在,小妹对过年的新衣服好像也不怎么兴趣,可能是因为她平时就有很多新衣服的原因吧。

出来工作以后,有两次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回到家过年,在那时还是很遗憾的,全家团聚,就差我一人,没有不开心那肯定是假的。今年没有工作,也有时间和空间,却跑来了西藏过年,我想这是第一次,应该也是唯一一次。就是应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就有特无恐。还有一个原因,我想应该是,对老家的思念没有往年的深刻了,因为工作离家近,每个月都有回家一两次,已解了对爷爷奶奶和老家的相思之苦吧。
爸爸妈妈,每年都有回家,他们对过年还是很看重的,回来了不是说要对自己怎样怎样好,而是把一年工作的辛苦钱,高高兴兴的用在过年,花在家人身上,给老人小孩,买新衣,给红包,备年货。他们就不觉得年味淡了吗?也没看到那年过年爸爸自己买过新衣服穿呀,还是有几年我给爸爸买了,才看到他穿新衣服,我想,对他们来说,过年不在是对新衣,对吃食的期待,而是对家庭的欢喜,老人健康,小孩快乐,吃饱穿暖,看着那一张张笑脸,就是他们过年的喜悦。

爷爷奶奶,对过年也是很期待的,他们期待的又是什么?早早就打好了黄粑,熏好了腊肉香肠。过年才做一次的大扫除,打扫房间,连天花板都要用小扫子,扫走堆积一年的尘埃,家里能洗的全都要洗一遍,不能洗的也要擦拭干净,过年了,坏了的东西一定要修好,修不好就扔掉买新的,等到儿女回来时,迎接他们的已经是焕然一新的家了。我想对他们来说,过年的期待就是,全家团聚,儿女工作顺利,小孩学习进步吧。
对不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今年没有回家过年,我知道你们很想我回来,但今年就让我任性一回吧,我想体验一回藏历新年,更想知道现在,在家过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意义到底在于生么,我有点迷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