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知到,比如,有些人说的话,我们就更愿意听。
“如何说服父母”这个关键词,google有55万条结果,知乎上有专门的话题区,关于如何说服父母接受男/女朋友,说服父母改变观念等等。
这么说来,我的影响力真是弱的可以忽略了,通常都没有办法影响最熟悉的亲人。
影响力有什么用?当然是影响他人的行为了。光想想能够煽动一大片人的传销头目就够自愧不如了,更不用说纳粹、法西斯之类的能让全国陷入疯狂。
影响力核心要素
关注和衡量
影响者非常清楚要实现的目标,而且对目标的衡量高度热心。
发现关键行为
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很多行为,要想获得重大的改变,没必要改变很多行为,只要把握住几条最关键的行为即可。
影响力来源
已经确定了行动目标,而且知道实现目标的关键行为是什么,接下来要做的是让ta积极采用新的行为方式。实现影响力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就是想办法让人们执行你发现的关键行为。
影响力来源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做不做某项行为,是由“动力”(愿意不愿意)和“能力”(能不能做到)两个方面决定的。“动力”和“能力”又受到“个人”(就是当事人自己)、“社会”(和当事人相关的其他人)和“系统”(非人的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所有影响人类行为的力量都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的驱动力。比如,人们经常暗自思量:“我能做到要做的事吗?”“这样做是否值得?”第一个问题其实问的是“我有没有能力”,第二个问题问的是“我有没有动力”。
把动力和能力这两个方面进一步细分为个人、社会和系统三种来源。这三种影响力来源反映了三种相互独立的层面,分别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组织理论。
1 个人动力
个人动力主要是指当事人的意愿。如果发现有人存在错误行为且屡教不改,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是不是喜欢这样做?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行为本质上是令人舒服,还是令人难受”。一般来说,好的行为让人难受,坏的行为让人舒服。要想办法把改变的原因与ta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联系起来。
勤者筹未来,懒人享当下。——史蒂文•怀特
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帮助ta做到这一点。
(1)主动做出选择。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都有保留个人意志的欲望。让人们自己选择,他们就会为选择负责。反之,强迫为之只会让他们拼命抵抗。
(2)创造直接体验。人们之所以经常做出错误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喜欢错误行为带来的短期利益,忽略了正确行为的长期利益。要帮助人们了解、感受并接受个人选择带来的长期影响,最有效的方式是让他们亲自尝试和体验。
(3)用故事打动人心。讲故事能够建立了情感共鸣。不用唠叨的说教去抱怨、责难或威胁,而是创造间接体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ta感同身受,唤醒他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4)把苦差变成游戏。刺激个人动力的力量并不是活动本身,而在于行为人为自己设定的不断提高的目标。
2 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主要是指当事人有没有能力做出改变。人们喜欢做一件事并不代表其会在这个方面取得成功。他们要具备必要的技能、才智和知识以推动关键行为的实施,否则还是会失败。
针对个人能力策略的关键在于,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
我们常会陷入一种“固定式思维”。如果认为改变是徒劳无益的,那么压根就不会去尝试,进而炮制出一套自我满足的借口。像打字、开车、羽毛球等简单的活动,差不多50个小时的练习就能让我们达到熟练应用的水平。然后,我们便开始自动进入重复模式,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最佳状态,不需要再学习新的技巧和方式了。还有一些活动,我们会故意停止前进和实现优异表现的步伐。例如,我们发现在某些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学习新的技巧,结果只会带来边际收益的下降,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因此我们会停止继续学习。
要鼓励人们尝试以前害怕的事物,必须提供快速正面反馈为其建立自信。具体做法是提供短期、具体、简单和低风险的目标,明确说明对方要做的每一个步骤。
另外,设计练习方法时,你应当逐渐增加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才能成功的任务。只有当学习者经历短暂失败,最终完成棘手的任务时,他们才会看淡挫折,把它当成需要继续学习的积极信号。
3 社会动力
社会动力主要是指跟当事人相关的其他人对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影响。制定针对社会动力策略的关键在于,借助他人的影响力来激发动力。需要找到那些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帮助激发大家的动力。
要寻找社会影响力,想让别人改变行为,先要问问自己够不够资格,想想看大家为什么要效仿你?
当我们要求别人做出改变时,他们首先会判断我们的可信度。他们会分析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每一个举动,以便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相信你?为什么要效仿你的做法?”不仅如此,当我们的行为模棱两可时,他们根本不会给我们解释的机会。在充满不信任感的环境中,任何模棱两可的行为都会被理解为是负面和充满敌意。
身先士卒固然重要,另外也要争取重要人物的支持,即那些和影响目标有直接接触的人,其中包括正式领袖和意见领袖,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积极采用新的行为。意见领袖受人尊重,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至于其他85%的人群,他们会完全效仿意见领袖的行动。我们传达的信息固然重要,但由谁传达信息更加重要。
4 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跟当事人相关的其他人帮助不帮助当事人实现改变。制定针对社会能力策略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些能给大家提供能力支持的专家。
我们并不能确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成功。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另一种形式的帮助——寻求来自专家的实时反馈。很多人都自学过羽毛球,通过和教练指导过的人进行对打,很快会发现,专业指导带来的实时反馈肯定要比自己漫无目的的练习效果要好。
为帮助人们改变行为,我们必须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
5 系统动力
系统动力主要是指非人的因素对于当事人意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激励手段、绩效考核等。
利用系统动力和奖励方式的目的并不是积极推动人们做出变革,而是用于消除人类行为中的抑制因素。也就是说,真正的行为改变必须由个人动力和社会动力来实现。
研究发现,奖励人们从事他们原本就喜欢做的事情,结果反而会对其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一旦不再提供奖励,实验对象不仅不会维持原来的行为频率,反而会降低行为次数。这也是为什么父母通过金钱奖励孩子的行为总是会失败的原因。
提供正确的物质激励时,记住少即是多。发挥作用的是意图而不是奖励本身。奖励背后隐藏的意图常常具备象征意义,它的作用远比奖励本身的价值重要得多。
只奖励关键行为。在忽略行为的情况下只奖励结果,这种做法很不明智。行为是一种人们可以控制的事物,而结果往往随着需求和其他外部要素的变化出现不同。
6 系统能力
系统能力主要是指外在环境对于当事人实现改变能力的影响。环境因素对行为表现既可以造成积极推动,也可以造成消极阻碍。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应当选择最适合个人目标发展的环境。
最后
人人都有能力,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怎样去使用它。——史蒂夫•汪达
要成为有效的影响者,需要利用每一种影响力来推动行为改变,使其成为一种必然而非可有可无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