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是传统的育儿方式里重要的手段,也是父母最重要的职责。谁家孩子闯祸了,我们往往都要他父母“快来管管呀”。那么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管其本质就是控制,把孩子的行为控制成人认为安全的范围之内。这里有个重要的标准……成人认为,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比如下雨天,我们成人的惯性思维是要孩子赶紧回家,否则淋雨会感冒。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雨天对孩子的“管”就是保证孩子呆在无雨的地方。如果孩子在雨中漫步,那肯定得揍他一屁股,要肌肉的疼痛帮他记住。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不可以在雨中漫步呢?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幻想过雨中狂奔的激情?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有连珠泡式的问题:孩子淋湿感冒怎么办?冻坏了怎么办?以后雨天都出来跑怎么办?衣服脏了怎么办?……这么多问题中,我发现都是成人的担忧,而孩子自我感受的影子都没有。你可曾问过孩子的感受?也许孩子很想雨中散步呢。
此时我们成人可以怎样做?
很简单,帮他们准备好雨衣和雨鞋,鼓励他们走进雨帘中,肆意的感受雨中漫步的乐趣,有何不可?大人只要在旁边陪伴支持就可以了。

我认为孩子对这个世界是有感受能力的,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肯定是要他们自己参与,总结,形成核心经验,继续深刻感知……,成人的角色是适时帮助支持他们。

我的孩子童童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玩平板电脑,周末在家做完作业,就是玩电脑,这让我非常担忧。如果我选择直接禁止,然后苦口婆心地跟他历数玩平板的种种危害,他的反应肯定是充满怨恨的。
我选择让他自己管理自己的平板时间。
第一步把平板交给他自己管理,自己决定玩的时间。刚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确认。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游戏,过了半小时,我让他摸摸电脑后面,
他说:“呀,好烫哦”。
我说:“我们发烧需要休息,也许它也需要休息一下。”
他似乎不是很愿意,没有选择关闭。我没有强制他。但是接下来的时间我观察到他明显有时不时往后摸的动作,过了一会儿,主动关了平板,说想让它休息休息。
他在自主管理玩平板的过程中还感知到如何下载app,如何在网络里与人沟通合作打boss,如何查找资料,看久了如何防治眼睛疲劳等等,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我就是一旁陪伴支持他。
第二步根据经验对平板管理形成自己的管理系统。创设机会让他的经验形成系统,我以孩子的身份向他求教怎样玩平板既有趣又保护自己的身体?我还很认真的拿好笔记本,一条条记录下来。他也在“专家”角色里愉快总结了自己的经验。
第三步帮助他利用管理工具建立自律的行为。上小学后孩子一周时间里还是很忙碌的,上学,作业,阅读,活动等等,他也觉得很忙碌,有时会抱怨玩电脑的时间都没有了。我就建议他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安排一周生活安排,这样就不会错过喜爱的电脑时间。
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地自主感受,总结,经验形成,调整安排的练习,童童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电脑游戏管理能力。

孩子认识这个世界不是靠“管”的,应该是靠他们自己感知的,形成核心经验,进一步感知……,而成人则是扮演适时支持他们的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