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禅韵
五祖寺不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于人们闲暇之余访古探幽、抒发情思的方便之所,还是一个可于其间慢慢探禅悟理、细细品味和感受绵延至今的禅风禅韵之绝佳所在。
在每年偌大的朝山群体中,除了祈愿消灾的人众,亦应不乏寻禅问道者。禅本是哲,禅师即是哲人,禅学亦是哲学。常人眼中,禅的境界,十分高深,耐参耐品。
回想与五祖寺的因缘,三十余年以来,我曾数十次登临过东山,拜谒过五祖,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五祖寺那浓郁深厚的禅韵。
在千年的
东山古道之上
布满禅的印迹
镌刻着禅的辉煌
也溢满了禅的芬芳
古往今来
无数的信众
是那样虔诚地
一步一步拾级而上
怀揣着关于禅的信仰
或者为加入禅修的行列
或者只为一睹五祖禅的道场
只为呼吸心中五祖的那一抹禅香
白莲峰上
一脉千年莲香
萦绕在岁月深处
那幽微的白莲禅香
和着五祖那深邃的禅韵
馨香了东山,化润着万方
关于五祖禅的最负盛名的传说,也许要数神秀和慧能所作的那两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体现神秀大师渐悟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体现慧能大师顿悟的偈语。
在弘忍大师设计的这场关于接班人的考核选拔中,上座神秀,年长且极富才学,作为教授师,是众僧最看好的人选,大家心照不宣都不作偈,只等他作。而神秀自身也是踌躇再三,多次想呈上偈子,但每次又都自己退回。终于在几天后的深夜,自执灯盏,将所作偈子题于南廊壁间,而后忐忑不已。
不识一字的慧能,才来八个多月,终日在后院舂米砍柴,几乎无人在意。在听闻寺僧吟诵神秀的偈语之后,忙问何偈。待被引至南廊处,慧能请人念诵上面的偈语,感觉未见本性,然后说,也有一偈,并请他人代为书写。谁料,年轻的慧能,出手不凡,其偈语居然明心见性,令众人颇为惊讶,也让弘忍大师刮目相看,暗自惊喜。
当时,弘忍大师虽然在内心对慧能此偈赞赏有加,但为了保护慧能,当众所给予的评价却是亦未见性,并用鞋子擦去此偈,做得不动声色。接下来,在弘忍大师的巧妙暗示与精心安排下,悟性极好的慧能于三更半夜来到方丈室,听五祖讲解《金刚经》,期间顿悟,当晚便继承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成为禅宗六祖,并在弘忍大师的护送下,星夜出发,赶往南方。
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是禅宗的传统。高手过招,尘埃落定。这便是关于五祖禅的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
慧能于回岭南途中,成功化解了恶人的抢夺和追杀。慧能谨遵师嘱,没有急于弘法,而是隐藏避难于山林里的猎人队伍之间。十五年后,才适时弘法。
五祖弘忍大师,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南能与北秀,是五祖弘忍之后禅宗的两大代表性人物,一个渐悟,一个顿悟,俨然两大门派。
在神秀和慧能两位禅师的大力弘法之下,五祖寺禅的种子,渐渐地洒满了神州大地。南方的慧能,一花开五叶,局面大开,影响更加广泛深远,播及周边的朝鲜半岛、东瀛和东南亚等海外。
由此可见,作为天下禅林,享誉千年的禅宗古刹——五祖寺的禅风禅韵,不啻是天下禅的根脉。千余年来,五祖寺禅的故事一直流传于世间,禅韵幽幽,历久弥深。
反观当下,芸芸众生,处于万丈红尘中,经常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萦绕于身心,需要静下心来,修身养性,学会放下,自我开悟,自我疗救。而禅宗圣地五祖寺,以其幽深绵缈的禅韵和深厚独特的禅的魅力,未尝不是一个有益身心调理、消解世间烦恼的好去处。诸君若有机会,切莫错过。
庚子年六月十一日写于梅邑厦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