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陈老师的《倾国倾城张文质》,意犹未尽,清晨醒来,又接连翻看他写的《我的父亲》《我的童年》,朴实的文风,俏皮的语言,令我心生羡慕,愧叹不如。
坦率地说,这与他在我心中的第一印象,简直判若两人,记忆中,他身材矮挫,穿着朴素,一副外出务工者的模样,然,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商人的气息,尤其是听他讲话,语调平稳,却总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一股霸气,又似带着点桀傲不驯的匪气。坐在屏东会场,看着一个个老师斯斯文文的样子,对于他的出现,不免产生疑惑:其貌不扬也没文人般儒雅的小青年,怎么竟对教育写作情有独钟,是附庸风雅,还是心血来潮?
课后与他聊天,得知他曾经也是名老师,辞却公职后,经营了几家培训班,生意顺风顺水,用他的话说,“过上了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记得当时,听他讲辞职创业的经历,为他的勇气惊叹之余,更为他独特的教育情怀所感染,试想,一个赢利为目的的老板,竟想着如何践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以及如何利用平台向家长渗透家庭教育的思想,这,是何等的思想独到与目光敏锐。
当然,最为我钦佩的是,他年纪轻轻,毅然决然辞却公职的勇气。这么多年生活在体制内,舒适安稳,温水煮青蛙般的日子,早已让我失却了弹跳的勇气,想着他的闯劲,更看清了自己的懦弱。今天,看了他的文,记起了他的画,我明白了,小伙子的勇气,不仅来源于他不甘命运的缠困,更来源于他卓尔不群的才华,以及掌控人生的自信。
想起若干年前的一次教师例会,会上,看似儒雅的校长,竟突然发飙:“你们有些老师,不要总抱怨任务重,工资低,深圳、上海待遇好,有本事,辞职走人”。在场的老师,听得一愣一愣,敢怒不敢言,我想,老师们心中的怨怼,肯定是有的!只是,或许各自都在扪心自问,若扔掉公职,自己会做什么?又能做出点什么?回过头想,还真不该怨恨这名校长的粗俗与冷漠,他之所以有这份大庭广众之下的霸气,我想,还不是摸清了体制内大部分老师的底细,贪图安稳的生活,享受惬意的日子,每天不思上进,课上抱残守缺,课后小酒扑克,别说专业素养,有些人,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不具备,结合陈老师的成长史,与其说我们没有辞职的勇气,不如说我们没有傲然的底气。
张老师在《教师,需要有复杂的理解力》一文中写道:“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我们被各种管控机制所裹挟,实际上,在这种管控机制里,我们总有可以腾挪的空间,而要腾挪,不单是教学勇气的问题,或者是生命勇气的问题――这样的勇气很重要,但“腾挪”里更为核心的是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这话直抵人心,也洞穿老师不敢轻易腾挪的实质。俗话说,高手在民间,观照民间高手的心路历程,羡慕叹服之际,我再一次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尊严,更多的是来自自身的专业素养――写得出一手好字,码得出一篇好文,抑或画得出一副好画……凭借我们的学识与修养,获取社会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刻,我在想,既然拿不出陈老师的那份决绝与勇气,一心想安于体制内的生活,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是不是可以少点抱怨,甚至不抱怨,花更多的时间专注自己的工作,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自己所喜爱的事,“靠自己的专业素养去生活,靠自己的生命愿景去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