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意失荆州” 是我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万老师针对我们班上学生做题时,审题不严谨特意在班上讲“大意失荆州”。没有讲典故的出处。后来知道是三国时期,有关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老师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对于我们班上的学生来说,当然是明白老师的用意……
对于历史性的东西,在我学生时代我是比较抗拒的,那个历史老师,是我的一个不是经常走动的亲戚,一个快退休的男性,他问我父亲喊舅舅,他比我爸爸年龄都大,我喊不出口,而且,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他是我哥哥,我上课捣蛋的话,他就去跟我爸爸讲……不仅如此,他讲课照本宣科,然后让我们读、背……同学们下课就起哄说——你哥哥是个大笨蛋!我觉得特丢人……
所以,我的历史成绩中等偏上,直到换了老师才大有进步。那时候,我才明白,我是爱历史的……
由于过分自信,我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了历史典故,我听万老师讲过,可是,老师上课不用普通话,我把“荆州”听错成“金钟”。我以为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个叫“金钟”的地名,被某个人物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使“金钟”沦陷,失守,结果,被万老师叫去谈话,知道自己闹了大笑话,都是因为对历史的不重视造成的(地名似乎是与地理有关的,然而是历史性的内容,收录在历史书中)……
自从万老师找我谈话后,万老师让我明白了“教无定法”,我不再挑剔历史老师,反而同情他的……同时,我也暗暗下了决心:以后,我如果不当老师便罢,倘若当老师就一定要做万老师那样的老师,上课不翻书,就讲解的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为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