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国才女石评梅的恋情

民国才女石评梅的恋情

作者: 洵溯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18:30 被阅读50次

石评梅:不堪的初恋情,不敢爱的“情真意切”

民国才女石评梅的恋情

石评梅

她的生命短暂却光鲜

她的作品对爱情,真理,自由充满向往

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

给自己取名——石评梅

1902年,在山西省平定县的一户人家有一名女婴诞生

父亲是晚清的举人,46岁得女。对她是疼爱有加,在她三四岁的时候教他认字,识字后让她读四书五经。

这为她打下了深厚的功底,让她能在短暂的26年生涯里创造出留住时光的文字。

也是她的才华让她免去了一场灾难

那是辛亥革命后不久的闹风潮,她成了组织者中一员

学校哪能接受这样的反逆之人,可是又爱惜这样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最终还是没有开除她的学籍

1919年,她17岁,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可谁天意弄人,学校的当年的国文系不招人了。可是这也阻碍不了石评梅的求学之路,她选择了体育系。

那还是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月,她在父亲的支持下依然走上一条“叛逆之路”。

北上求学

1919年,那是“五四”岁月,学生们个个狂笑高歌,豪情万丈,酒杯伴着诗集,柔弱里带着无坚不摧的刚强。

在那里石评梅结识到了国文系的庐隐和陆晶清。

三人身世相近、情趣相投,很快便成为了挚友,形似姐妹。

1923年,石评梅毕业,经校长许寿裳的推荐,她被被聘为附中女子部学级主任兼体育教师,在本职之外她还兼任国文教员。

对她的教育事业,她的学生李健吾说:

她在一次座谈会上动情地说:“我最近读了本小说,叫《爱的教育》,读完后我哭了。我立誓一生要从事教育,我爱他们。”

而她也用行动体现了自己说过的话,在附中做6年的教师,直到病逝。

在她北上的时候,父亲放心不下,于是找到一个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同乡人,拜托他照顾照顾自己的女儿。

可是谁能想到,吴天放以照顾之名走进石评梅的生命里,搅的一团糟。

十多岁的姑娘,哪懂得什么?

吴天放一名北大学子,风度翩然,浪漫多情。

吟诗几句:

“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

便俘获了石评梅这个少女的芳心。

后来得知吴天放乃是一个有妻有子之人,她想慧剑斩情丝,可是吴天放的无赖般的软硬相求。

石评梅生性孤傲,但性格软弱。走不出魔掌的她暗暗决心不再恋爱,不结婚。这段情感深深的伤害了她。

在《疲倦的青春》她写到:

缠不清的过去,

猜不透的将来?

一颗心!

他怎样找到怡静的地方?

直到在一场同乡会里遇见了他——高君宇。

他们互相写信,谈思想,谈抱负,情投意合。

在他寄来的一封信里写着: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石评梅那灰冷的心又复燃了,她看到了爱情,它伸出了双手。

1924年,高君宇向石评梅作表白:

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可是石评梅没有敞开心门收下这颗投来的心。受过伤害的她,心扉难以打开。

初恋,还在困扰着

也许命运弄人吧

1925年,高君宇因病逝世。

石评梅写了一副挽联:

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遵高君宇遗愿,由石评梅和高全德出面将高君宇安葬在北京陶然亭。石评梅在墓的周围亲手植松柏十余株,并在墓上题了碑记。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墓碑的另一侧写着: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评梅。

1928年,石评梅因患脑膜炎病逝。

那是高君宇病逝所在的医院,所在的那个病室,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时刻(凌晨两点左右)。

26岁,她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才女石评梅的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iq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