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

我们是中国一个贫困县,在我们学校有一个神童,他小学跳过级,在没进行高强度密集高考训练情况下,高中二年级便轻轻松松一举拿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的理想学府,因为他热爱军事科技。
我们这的人都称他为神童。高考完后,老师让他做了一场学习经验分享的演讲。演讲中,“神童”分享了以下三方面:
1.不喜欢死读书,读死书
因为从四五岁开始,就被爷爷逼着背诵文章,所以从小就琢磨怎么才能快速完成任务。后来逐渐发现,死记硬背特别容易忘,只有理解了内容,很多东西顺理成章地就出来了,而且经久不会忘。所以,不经大脑的重复并无意义,只有经过大脑处理并接受的信息,大脑才会真得记住。
2.我是怎样把书读活的
01.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其实,我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聪明,在学习上,很多时候我用的都是“笨办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下我的时间表。
每天早晨,我五点起床,跑步半个小时,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列出来,然后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内容。六点一刻出发去学校早读。
正常上课时间认真听讲,上课时间是我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尤其昨天预习过,我知道自己的困惑在哪里,听课时就更知道哪些内容该重点听,看看老师是怎么讲解这一块的。如此听课比单纯听课印象更深刻。下午自习课快速写完简单的作业,晚上跟一起学习的同学讨论旧课程的难题,并预习新的课程。回家后,整理当天的内容和练习不太熟悉的知识点。晚上十一点睡觉前,定好五点闹铃,躺在床上把今天的知识在大脑里过一遍。
当然,我也有困的时候累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分享给大家。就是当你困的时候,揉揉耳朵,拽拽耳唇,有利于恢复大脑清醒,我一般都是这样做的。

02.学习也有三层境界
曾经我们学过一句诗,叫做“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讲的是人生三层境界。读书也可以分为这三个层次。
第一层,把书读薄。第一次接触新的知识点,粗略浏览并构建基本框架和关键点。
第二层,把书读厚。有了基本框架,对照每个关键点,一定要认真仔细研习,把每一个点理解透,多做笔记,不明白的上课听讲或问同学老师,课下还要多做练习,这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第三层,把书读薄。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融会贯通。最好合上书,能把它们在一张纸上用思维导图或鱼骨图画出来。
03.提得问题,讲得明白
知识学来肯定是要用的,不用还是会成为死知识。在学习中,如何才算是会用知识呢?标准就是能就所学知识提得出问题,给别人讲得明白来龙去脉。所以,多给别人讲解你习得的新知识,也是提升自己学习层次的方法之一。
3.永远不要孤军奋战
好的学习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相互比较和讨论,不容易枯燥,你也会学得更有劲头。而且适当讨论还能拓宽大家的思维,不过不要过于沉于争辩,可以求同存异,有分歧的问题求助老师。同时,我还结交了好几个好哥们。
以上是我的个人学习经验总结,总结起来就是三条:
1. 找到学习的本质,不要死读书
2. 足够努力,有方法的努力,努力站在更高层次看问题
3. 找学习好的同学同行。
PS:最近很火的青春剧《夏至未至》里面男主提到一句,“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立刻让我对这部剧刮目相看。终于不是来吹嘘天赋异禀的神话的!热烈欢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