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可可狮专家微课笔记
20170804-吃“祸”——预防病从口入,0~3岁吃出一辈子的

20170804-吃“祸”——预防病从口入,0~3岁吃出一辈子的

作者: 毛豆妈妈1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0:52 被阅读0次

课程名称:吃“祸”——预防病从口入,0~3岁吃出一辈子的好身板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0804

主讲老师:夏军

整理人:王丹

校对人:文

编辑人:毛豆妈妈

点击查看“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集体亮相介绍

课程内容:

在喂养过程中,家长会犯很多错误,比如:吃错、吃早、吃晚、吃杂、吃多;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发育速度,不了解食物特点;而造成孩子生病、长不高、睡不好、厌食、挑食、便秘、乳牙长不好、缺微量元素等等。

那么,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避免。

二、犯错了如何改进?

三、有了较严重的后果,如何弥补?

问题:1、女宝宝,八个月七天,体重8kg,身高72cm(身高体重正常)。一天吃三次奶粉,每次吃180~200ml(奶量正常)。辅食是每天一到两次(建议改为每天2次)。

孩子刚出生时有肺炎,吃沐舒坦半个月。

后三个月感冒,吃了金蝉口服液,大便有点粘液。

三个月时体重5.75kg,身高61cm。

四个月厌奶,母乳不够,添加奶粉,体重减轻。

六个月孩子体重7.1kg,身高67cm(身高体重正常)。

2、三个月,去妇幼保健院检查缺钙,改吃迪巧颗粒冲剂(之前吃醋酸钙),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鱼肝油。骨密度是低于正常标准,查25-羟D3的值是28.65(正常范围是20)。八个月检查,有胸凹,医生鉴定有佝偻病,要求每天吃3粒鱼肝油,早中晚各一粒,共1200国际单位,钙片改吃液体钙,每天一粒。

答:首先,你检查所得的数值是准确的,还需要看临床表现;有尖足,胸凸,怀疑是佝偻病。25-羟数值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孩子的骨骼变化是特别明显的,怀疑是佝偻病。建议你换另外一家医院检查,看是否是佝偻病。

2、还需要查碱性磷酸酶,看这个数值是否矛盾,如果矛盾得换药吃。还需要考虑孩子是否有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因为孩子检查的指标数值是正常的,但是孩子的骨骼发生变化,让有经验的医生看这个孩子是否有方颅,看囟门的大小,是否有肋骨攒竹,这都是孩子在七八个月到一岁容易出现的问题。所以你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3、你后面又提到孩子睡觉出汗,这个是正常的。你现在不要考虑补钙能否补上。孩子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身高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不要焦虑。

关于吃“祸”

第一“祸”:该换的时候不换,对食物不了解。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比如:从母乳或者奶粉转到辅食的过程,该换不换,该添加辅食时,不添加。

例:之前在解答问题时,可可狮会员有个问题:一个沈阳的妈妈,孩子有过敏,在六个月该添加辅食时,没有添加;到孩子一岁时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挑食、不爱吃硬的东西、只吃几样东西、吃得少、身高体重发育不足、营养不均衡、抵抗力差、一些大动作发展受限制。

如果,在6个月至6个半月,仍不添加辅食,就会影响孩子咀嚼的发展。我们经常讲在窗口期做好基本社会化,要做有战略思维的妈妈。吃是一个大事,吃不仅是生理问题,还是教育问题。六个月的时候,给孩子添加辅食,这是第一次的食物转换,这个时候,我们要卡住时间,该换的时候就要换,如果不换,就会带来吃“祸”。这是第一个食物转换时间的问题。

第二“祸”,食物品种少。

我们尽可能让孩子接触的食物种类多一些,刺激他的味觉。4-6个月是刺激孩子的味觉的关键时期。处理不好,孩子可能会挑食。

第三“祸”,辅食添加,食物的性状。

有的妈妈一看孩子没长牙,就给添加稀烂的食物,十个月时仍吃稀粥,烂面条,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咀嚼的能力。我以前在课上给大家讲过: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个孩子,在三岁前就被父母关进地窖,哥哥每天给他送软烂的食物;后来被发现时,这个孩子不会交流、说话,不会咀嚼。所以一直强调,在该换食物性状的时候一定要换。从泥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半固体的食物,饮食结构尽量丰富。否则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吃软的,不吃硬的;只吃甜糯的,好吃的,好嚼的,不吃青菜,干的东西;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

第四“祸”,辅食添加次数太多。

让孩子按时、按顿吃饭。如果孩子一天吃七八次,晚上再喝奶,胃里总是满的,孩子不饿,吃什么都不香,这是教育问题。不会形成好习惯。因此给孩子的辅食,品种不能太少,不能太软、太烂、太稀,次数不能太多。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把住这些关,孩子会在一岁之后发作。宝宝还在一岁以内的妈妈,你们就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下节课讲吃“祸”时,我们会讲孩子的生理特点。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心、肝、脾、胃、肺。有些老人在夏天会给孩子喝绿豆汤,孩子拉肚子;有的家长在三个月给孩子添加米粥,孩子天天拉稀。我们在后面的课程要了解孩子的消化系统,了解孩子为什么容易腹泻?当你了解了孩子的生理特点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孩子吃什么。

最后回顾下今天讲的内容:

1、该换的时候不换造成的人祸。

2、在辅食添加的时候,品种少。

3、性状烂。

4、次数频。

这些都会导致孩子各种各样的饮食异常行为。与此同时,给孩子过早添加食物,孩子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肠道出血,贫血;过晚添加食物,过于精细的添加食物,孩子的咀嚼能力受限,孩子会挑食,过于恋奶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家长没有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希望把人“祸”降到最低。把你的无知变成有知,下节课大家继续。

只有家长了解得越多,对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才会越得心应手,越自信;更有利于家庭和谐。减少你的焦虑和恐惧;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你就会得到幸福,幸福都是由心而发的。希望你的改变让你的家庭有爱的流动。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相关文章

  • 20170804-吃“祸”——预防病从口入,0~3岁吃出一辈子的

    课程名称:吃“祸”——预防病从口入,0~3岁吃出一辈子的好身板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080...

  • 与自己和解

    人要与自己和睦相处。吃自己的饭。想吃就吃,该吃就吃,但要管好自己的嘴,吃出健康。病从口入,吃出病来,自己难受。睡自...

  • 戴口罩的深意

    病从口入,业从口入,祸从口出。吃野生动物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业从口入,祸从口入。保护野生动物要写进刑法,重罚,吃野生...

  • 病从口入祸从口入

    病从口入 人的病大部分是吃出来的 吃的不卫生或者吃多了撑着了 引起消化不良 但是病从口入还有另外一个解释 那就是病...

  • 管住嘴,迈开腿

    人们都说病从口入,的确很多疾病都是我们吃出来的,怎么才能吃出健康,吃出美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情。 ...

  • 遇见中医45 | “怎么吃”(一):一门大学问

    俗话说:"病从口入",又云:"病都是吃出来的",故"怎么吃"是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 《内经·素问·脏气...

  • 你肯定没想过原来癌症离你如此之近 ,千万别等晚期才发现!

    俗话从“病从口入”,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癌症也不例外! 尤其是总吃这些东西,癌症几率大大增加! 哪些食物容易致癌?...

  • 如何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3

    俗话说:病从口入,同样,健康也是吃出来的。精力充沛和吃有很大关系,关乎健康、关乎生活、工作状态。 一、先厘清两个概...

  • 腌黄瓜

    吃从来都与健康有着莫大的关系,都说病从口入,但能吃出病,也能吃走病,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选择适合自...

  • 吃出健康也有秘诀,你知道么?

    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那你是否知道健康也能从口而入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吃出健康的四大秘诀。 1、淡 吃清淡的食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804-吃“祸”——预防病从口入,0~3岁吃出一辈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n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