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友和男朋友煲电话粥长达两个半小时,可能是因为嫉妒使我质壁分离,注意力死活集中不到写文章上,叹口气,无奈的点开电脑看起了涂磊主持的一个电视节目。
那一期的节目主人公是一个重庆农村的男孩子,家境贫寒,父母亲为了实现他上音乐学院的梦想,双双入城打工,母亲给人家做保姆,九几年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才二百五十块钱,04年的时候多了些,六百块。
父亲和同村进城打工的人一起加入了当地的“棒棒军”(重庆本地对力夫的俗称),十几个人挤在一个40平米的房子。
【重庆棒棒军: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
他要去北京读音乐系,05年,那时候一年的学费是九千八,而那是一个一顿饭八毛钱,猪肉三块钱一斤,汽油才两块八一升的年代,九千八,对出身农村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棒棒”们看到他因为死活要上音乐学院在那里哭闹不休,就商量每个人把自己挣得一点点钱拿出来,十七八个“棒棒”每人拿出了500块钱,凑了八千多。
“棒棒”挑一次东西才挣几块钱,也就是说,以挑夫每天挣得钱来说,他得挑将近一两千趟,才能凑够他的学费。
后来这些钱也不是他还的,是他的父母拼命挣钱,拼命节约,才省钱还给了这些善良的人。
而他从来没有体谅过父母的辛苦,上了大学后,身边的人大多家境优裕,多才多艺,这使得物质贫困,精神又匮乏的他倍感自卑,所以为了不被人瞧不起,他经常向父母要钱,买昂贵的吉他和衣服,去装富二代,去合群。
父亲送他去上大学,在食堂一口气吃了三碗学校免费提供的饭,他才知道从重庆到北京三天的路程,父亲为了节约钱,只让他吃了饭,自己滴米未进。
他在节目上说,自己当时也并未心疼。
后来他下课出了教室以及和同学去食堂吃早饭,两三次看到一路尾随他的父亲时,他都假装没有看到,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农村的孩子,也不想让别人看到他父亲穿的那么寒酸的样子。
而他的父亲,当时只是想跟儿子告个别。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镜头切换到坐在观众席父亲的脸上,那个历经沧桑的男人一直低着头,穿着干净的衣服,头发花白了很多,脸上始终没有表情,但不知为何我总能感觉到那种心痛,就是自己曾经为了这个家的希望,为了自己的儿子拼命流血流汗的时候,儿子原来从未心疼过他,甚至一直嫌弃他这个“上不了台面”的父亲。
对比台上一直抹泪的母亲,台下始终沉默的父亲更让我感受到爱的伟大和沉重,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
大抵世间大半的父亲都是沉默的,他们沉默的付出,沉默的爱着,年复一年,沉重且艰难。
后来班主任交给了六百块钱,那是父亲身上所有的钱了,后来他才知道三天的路程父亲又是一口饭都没有吃,下了火车步行一个小时才回到家,喝了一碗稀饭,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
“当时我没想到爸爸这么伟大,我都没有给他打个电话,我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对不起他。”
台上的儿子说完这句话,我看到一直低着头的父亲抬起了头,眼眶含泪。
龙应台的《目送》中有一句话说中了无数为人父母的心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也让我想起年前,母亲坐在火炉旁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现在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为她奋斗为她付出的那种快乐,那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那时听得半懂,歪着头看向她,她满脸都是笑容,目光柔和,灯光照在她脸上,幸福溢出了她的眼角。
还是孩子的我们,或许能看到的真的只有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那种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的快乐感受实在微乎其微。我想这种大爱的存在,也是人类能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吧。
他的母亲也来北京看过他,拎着一蛇皮袋沾满泥巴的花生,他一边抱怨母亲跑过来干什么,一边用衣服把袋子包起来,塞到宿舍床的最里面。
她的雇主看到她太想儿子却没有钱买火车票,就帮她买了票和吃的,当她千里迢迢来到学校门口,儿子却不让他进门,还用衣服把花生包起来的时候,她感受到的不是心痛,却是内疚。
她后悔自己不该来给儿子丢脸,黯然回家的路上还迷了路。我看到主持人的脸更黑了,我想他和我一样,当时一定想捏死这个当儿子的。
节目后面讲述了他干过的很多不懂事的事,包括他吵着要买吉他的时候,家里刚好祖母去世,父亲一分钱都没有,是左邻右舍凑了三千块钱下葬,他不是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只是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有办法的。
包括后来他交了女朋友,也没有带她回家,自己上电视台被要求要父母上台的时候,他也没有告知父母,只是带了自己朋友过去,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母亲是保姆,父亲是棒棒,太丢人。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吧。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我这半生中,很多人和我中途离散了,走的不知不觉,有些人被我吓跑了,跑的连滚带爬,还有些人中途相识,至今陪在我身边,我很感恩,但没有一个人向父母那样,带我来到这个世上,看着我一截一截的拔高,陪我走过半生风雨,我呀,刚睁开眼的时候就认识他们了。
这一路上,不论我多么单纯善良,多么不懂人情世故,他们都不厌其烦的教我,也不论我多么不懂事,多么蛮横无理,多么娇气任性,他们都默默承受着从没有过离开的念头,原来他们才是和我生死相依的人。
《论语》里讲过一个故事,说孔子的弟子去问孔子,什么是“孝”啊?
孔子说:
“色难。”
即就是说,给这个老人和颜悦色的笑容是最基本的,却也是最难的。
但愿有一天,当父母老了,我们做儿女的不要嫌弃他们,而是能多多照顾他们,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一样。
当父母老了,手经常发抖,吃钣时常把菜汤洒在衣服上的时候,别嫌弃他们,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就像我们小时候,吃饭也经常把菜汤洒在衣服上一样。
当父母老了,走路蹒跚行动不便,也想出去晒晒太阳的时候,就如我们小时候,多一些耐心给他们,少一些烦躁,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用小车推着我们出去晒太阳一样。
节目中的儿子32岁才悔悟,那我们呢?万望我们都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
爸妈,对不起,把最臭的脾气和最刻薄的样子给了你们;
爸妈,谢谢你们,生我养我,从没离开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