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想聊聊心理学的边界,前两天阿朱问我怎么把握好边界的度。她请他先生帮她修电脑,先生拒绝了,她很受伤。觉得是不是提这个要求错了,与人链接是危险的事,边界是不是就是我自个儿呆着,不对别人有要求。
与人链接是我们的需求,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中。没有人可以完全脱离关系而存活。电脑坏了希望老公帮我们修一下,这个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老公同意了,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如果老公拒绝了呢?你会怎么想?你的想法就体现了你对边界感的认知。
仔细研究下边界这个词,很容易联系到分离课题。只有意识到并尊重两个人是彼此独立的人格的事实时,才需要考虑到边界。边界感强的人,分离课题做得好。跟老公提要求是我们的课题,希望老公帮我们做到也是我们的课题,而老公同不同意则是他的课题。拿阿朱的例子来说,她希望老公帮她修电脑,老公拒绝了,老公这里行使的就是说不的权利,他是有权利说不的。老公拒绝我,不代表老公不爱我,更不说明我不好,不值得,以后我还是可以提要求。老公只是在这件事上拒绝了我,并不是对我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不会牵扯过多的情绪消耗(也许会有那么瞬间的不开心,觉知到便很快可以转化),那我们的分离课题做的是不错的,边界清晰有力。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带过分期待的与他人链接,相信我们的分离课题会做的越来越好。这里我需要解释下不带过分期待,防止走入不作为的误区。
当我们跟另一半提要求的时候,我们是带了我们的小期待的,这是可以的。但另一半是否如我们的愿,则是未知的。如果因为我们提了要求,就一定要对方办到,便是剥夺了对方的自由,侵犯了对方的边界。若希望落空,不迁怒对方、不怨恨自己,那个人就是自由的,边界感清晰强劲。
当我们跟另一半提要求时,如果我们可以往这两个方向去修炼:
1,有智慧的请求对方来帮你
2,对方拒绝了,我们不生气(是真的不生气噢)
那我们就越来越有机会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边界啦,更靠近自由。
当然,要做到这两点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像阿朱说的:
“面对会让我很痛苦。我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还要动脑筋去思索。这会让我焦虑。”
“我只需要把别人往负面的方向去考虑,告诉自己,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孤独的,这样把自己包裏起来。就暂时不会受到外界的侵害。这也是痛苦带给我的我认为可以保护我的地方。”
然而,倘使我们怀抱坚定的信念,就像我一样,几个月前连“边界”这个词都没听过,现在却可以建立比较清晰的自我边界。我抱着“我愿意为了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而去做一切努力,转身再痛苦,我亦决定不再继续过往的生活方式”的信念,便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有着清晰边界的我,感受到了从前从未有过的自由,这种感觉实在太好太好太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