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读《论语》之20:五十而知天命

精读《论语》之20:五十而知天命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9:03 被阅读0次
精读《论语》之20:五十而知天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

      大意是: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大师级解读

    朱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四十而不惑,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则知之明而无所事守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如字。从,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

      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所疑矣。知天命,穷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从心所欲,不踰矩,则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进德之序如此者,圣人未必然,但为学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耳。”胡氏曰:“圣人之教亦多术,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乎圣人所示之学,循其序而进焉。至于一疵不存、万理明尽之后,则其日用之间,本心莹然,随所意欲,莫非至理。盖心即体,欲即用,体即道,用即义,声为律而身为度矣。”又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二以示学者当日就月将,不可半途而废也。”愚谓圣人生知安行,固无积累之渐,然其心未尝自谓已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间,必有独觉其进而人不及知者。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学者以是为则而自勉,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也。后凡言谦辞之属,意皆放此。

  钱穆《论语新解》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

个人理解:

      这一段话其实是孔子站在人生终点的一次复盘,在复盘的过程中,孔子特别指出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所应该把握的机会与所应该明白的道理。同时,这段话也是流传2500年的生命历程的规划表,可以运用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果没有最清楚的认识,时光就会匆匆流逝,到了行将就木的阶段,就来不及了!

    孔子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职业生涯的早期:(15岁-30岁)

    15岁开始立志学习,学习六艺,遍访名师,博览群书,上至2500年前,下至未来2500年之后,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终于到了三十岁,能够立身处事,事业开始起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这个年龄阶段是人生最具梦想的阶段,也是一切皆有可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一定不可以小看,所以孔子对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发出了“后生可畏”的感概,当然,孔子也知道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同时荷尔蒙分泌多,特别注意“戒色戒斗”,

  职业生涯的中期:(30-50岁)

    孔子这个时候正当年富力强,希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并有机会在鲁国谋取一官半职,跻身所在国家的中上阶层,对家庭而言有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对外可以进出中上社交层,但是人性险恶,周朝末期,礼崩乐坏,传统的社会次序受到中下阶层的挑战,每人对周礼顶礼膜拜了,甚至连季氏也目中无人狂妄地在自己宫殿了享受了周天子的该有的礼遇-八佾舞!孔子当时看到后“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孔子这脾气,要在鲁国混出个名堂,肯定是不容易,其遭遇的打击绝对不少,于是才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感概。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壮年,也是人生事业的巅峰时期,成功的也就成功了,不成功的,也就不成功了,所以孔子对这个阶段的人生告诫就是“四十五十无闻焉,不足畏也”,同时这个阶段的人正由青年向中年转变,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幸福指数并不高,成功与失败就在这个阶段彻底见分晓,所以孔子特别告诫这个阶段的人,君子一定要注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职业生涯的后期(50岁-70岁)

      孔子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已经放弃在仕途上的努力,他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热血沸腾,血气方刚,经过30多年的风雨洗礼,各种酸甜苦辣都备尝过,什么名啊!利啊!乃至没有道义的财富,都是如浮云️般,“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在名利得失的态度看得更开更淡更从容,同时他在求学问道的路上,向更深奥的学问-易经,进行深度研究,人生命运的曲折起伏,早已看透!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人逐渐退出职业生涯的巅峰,开始从领导者向顾问的角色转型过渡。于是孔子在50多岁以后,果断放弃鲁国的公职,开办私学,开坛传教,一生招募3000弟子,其中72位学生比较有出息!

      为了推广自己主张的仁政,也为了培养人才,孔子开始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吃了不少苦,甚至到了走头无路,累累如丧家之犬。正因为孔子一生遭遇这么多痛苦,所以孔子看得非常淡然!所以才有“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总而言之,孔子所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最经典的职业生涯规律图,已经影响了中国人2500年,并将一直影响下去!

余超林精读《论语》之20:五十而知天命

2019-3-22于上海

相关文章

  • 精读《论语》之20:五十而知天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 天命之路

    风雨五十载,顿悟吾之天命,何其之幸,余生从零开始,不涉其他。 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到“…五十而知天命…...

  • 祖师爷说~

    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是古人形...

  • 孔子的学习简历(一)

    《论语》学习之20401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 小石头读小古文《诸子名篇》12

    论语.为政 (节选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择一超马,只因对一座城的向往——我的处女超马记

    孔子《论语.为政》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近知天命之年,明白世事皆有定数,谋事在人 ,成事在...

  • 《论语.为政》有点意思,“不惑之年”从何而来

    人们常常说的“不惑之年”是出之《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 人到了一定年龄,才懂得...

    今日晨读《论语》。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知天命

    谚曰:五十而知天命。我今年正好五十,正好“知天命”。所谓“天命”,就是“好好活着”。“天命”,就是“性命”,“性”...

  • 人过五十要为自己而活

    文/王育平 论语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时光如白驹过隙,展眼之间,已过知天命之年。空负平生凌云志,至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论语》之20:五十而知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zr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