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的《逍遥游》中,讲了一个什么事儿呢?就是人生要逍遥。
——不过庄子的逍遥,是蜩与学鸠与斥鴳这种小知所不能知的,不但不知,还要嘲笑,这也是老子说的下士闻道。
庄子的逍遥是什么样的逍遥呢?总之是无关于(注意,我用的是“无关”,不是“不是”)功成名就,人前显贵的逍遥;也无关于衣食丰足、平日有自己的小爱好、美食旅游、喝喝茶聊聊天……等等这些为物所役的逍遥。小日子过得滋润,无关(无关和不是,有区别)庄子的逍遥。庄子贫得断米呢,老婆都养不起了,劝老婆同意、要休了老婆让她去改嫁的。但,庄子逍遥快活呀。
其实庄子的逍遥是既不为物所役、反之也不役物的、齐物的逍遥。庄子用了一整篇《齐物论》来解释支撑这种逍遥的底蕴。能不能领略庄子的逍遥,这就要看自己能不能体味到齐物的觉受了,能齐一分,也就有一分逍遥。
简单而笼统地说,怎么才能逍遥呢?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人生的大境界。这个大,可真够大,九万里风鹏正举,也是够高。
可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都能逍遥吗?庄子说可以,就看你会不会善加利用你已经具有的条件。小用的东西如果会用可以成为大用,例如不龟手药;而真正的大用是无用,越是觉得无用的条件越可能让你逍遥,例如五石的大瓠,例如樗;而你一直以为是自己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特别有用的东西,只要时间或者环境一变化,就一点用都没有了,例如章甫。
——而章甫这样一种东西,是那个时代非常强烈的一个标志,庄子举这个例子,里面也是有所暗指的。这种暗义,是非常重要的,说出来没意思,要自己悟。由那个时代的标志悟到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有用。非常有用。人类的科技近两百年来是突飞猛进了,而人类的制度、文化、心灵,并没有特别的变化。
我们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为,生活里的一切都是有“用”的。工作有用,要吃饭。斗争有用,抵抗欺侮。愤怒有用,那个人不可以这样子啊。……一路有用到死掉。死掉了骨灰盒有用,要埋啊。一生辛苦来的钱也有用了,可以死得痛苦一点,上呼吸机啊。儿女也有用了,你死过去被呼吸机吹活过来,可是睁开眼的力气都没有,你想说让我去死你说不出来,你说出来了真的是“无用”了,这时儿女正在有“用”啊,不会让你死的……
人生如果学会“无用”,那就逍遥。
如果一个人真的懂得了一点点庄子,那他生命的底色会是非常非常快乐的,即使像庄子一样穷与贫。
(古代的贫,通常指的是物质缺乏;而穷,通常指的是事业无望——古代只有一个东西称为事业,即仕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