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学习了读财报,也学习了对股票的估值方法。但是财报只是对公司过去的财务数据做分析,而我们投资公司是投资一家公司的未来。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未来?我们还需要多维度的了解一家公司,加强安全边际。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就是多维度分析,加强安全边际。股票投资是找到好公司过程,找到好股票并长期持有,是股票赚钱的重要法则。一般情况下,一个好股票的背后是一家优质的好公司。那好公司的特征有哪些呢?我们如何从上千个上市公司里面选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司呢?就需要从五个维度来判断。
这五个维度就是
1、宏观视野 2、行业视角 3、商业模式 4、护城河 5、公司管理人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先从第一个,如何从宏观视野上,来看懂一家公司。
宏观视野
宏观的时代背景是公司生长的土壤,如果我们可以看清公司和宏观的关联程度,也决定了我们需要多大程度的关注宏观背景。
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大的时代背景 (大趋势) 2、宏观的经济环境(周期)
大的时代背景 (大趋势)
我们先来看时代背景(大趋势)对公司的影响。这几年我们常常会说,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个比喻,就是说大时代的潮流来临的时候,企业身处的大环境。如果企业身处在这种环境下,发展是非常快的。比如说乔布斯对手机的智能革命,开启了全新的手机智能时代。导致围绕着4G互联网的行业都迅速发展、野蛮生长。同时也诞生了很多年轻有活力的独角兽公司。比如微信、支付宝、美团等等优秀的公司。我们在回望历史,在24世纪初的时候,行业巨头石油、汽车这一类的企业推动着整个经济行业的发展。而现在在来看,它们虽然还是巨头,但是在目前的宏观背景下,它们只是站在庞大经济机器运转的一部分。
所谓风口,其实很大程度就是指大的时代背景。任何行业本质上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的与时代的大趋势发生关系。时代的趋势,往往很有多细节让我们暂时看不清。但是我们拉长到长期看,就会变成一个相对确定的趋势。比如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会让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司从中分一杯羹。
那大趋势我们该如何把握呢?我们首先从生活常识出发,所谓大道至简。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消费升级,希望我们的生活品质更高。那如果能提供更高品质,而且价格又合适的高性价比产品,自然会受到大家的青睐。比如说小米,以智能手机为突破口,到现在发展的不仅仅是手机,有了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平衡车等等。给我们提供了性价比高的智能家居服务。这些不都是我们未来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吗?
再比如人口老龄化,这个是从人口结构,还有国家目前频频出的一些政策,比如鼓励二代、养老基金之类的宏观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不远的将来,老龄化的到来。那么围绕养老这一领域的行业,是未来确定的一个趋势呢?对于趋势的把握,建议大家要关注长期明显的大趋势,积累对大趋势的认识。对大的方向有一个把握。
宏观的经济环境(周期)
接下来我们在来说说宏观经济环境。也就是说一家企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大家应该有感觉,去年2018年感觉很多行业都特别难。比如说房地产行业,看股票就知道,很多行业都不景气。我们感觉好像投资什么都不赚钱,这些我们就需要了解到,公司对宏观经济的一个敏感度。像房地产、汽车、资源匹配的一些企业它们都属于周期性的行业,对于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敏感。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我们研究这些周期性的行业的时候,宏观环境就非常重要。在我们大家初步进入股票市场,建议大家可以尽量避开周期性的行业。因为判断周期性的行业是否成功的难度,相对来说较大。股票市场有上千个企业。周期性行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把握宏观环境,就很容易投资到周期的低谷,机会成本太高了。
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投资的行业,对宏观经济不太敏感的行业。比如说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行业、刚性需求的行业、衣食住行等等,不管外面经济环境如何,我们平时生活还是会用到的东西。还有医疗教育行业,生病住院、学习读书都是我们生活必备的刚需,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大。
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哪些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关联度比较大。比如说,大宗商品行业、石油、金属、煤炭、钢铁、水泥这一类,它们的周期性非常明显。然后就是远洋运输行业,比如船舶、港口机械等等。在然后就是房地产行业,大家应该也有所感觉,尤其是今年2018年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明显冷下来了。另外比如生活的非必需品,比如汽车、大型家电它们对宏观经济也相对敏感。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家的冰箱、洗衣机还有汽车,买一次用多长时间才会换。
对于宏观经济不敏感的产业我们可以总结为,生活必需品行业、医疗教育行业等等。这类企业就相对简单,而且比较好分析。
整体来看宏观视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大方向。在具体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宏观出发,初步判断它是否值得你投入时间研究。
行业视角
关于行业,我们首先要对于行业有一个大的认识。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下图是证监会划分的13类行业。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属性,而我们选择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总是希望公司未来成长给我们带来收益。而公司未来成长的动力大不大,就需要看行业是否给企业成长的跑到了。也就是说,企业所在的行业,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
我们就需要了解,这个行业提供给我们什么样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回答了市场在哪里。为什么需要这个产品,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痛点?比如说餐饮行业,民以食为天。大家逛商场的时候会发现餐厅比较火爆,因为餐厅的市场规模很大。餐厅可以开遍大江南北。
再比如互联网行业的电商,市场规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诞生而大大提高。那对于行业规模的增产空间,我们需要了解它的规模驱动来源,来源于哪里。是来源于供给还是来源于需求?供给需求在经济学中是核心的两点。不过说到底,行业空间是需求来决定的。但是在一些创新的产品形成的初期,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就特别明显。比如苹果推出智能手机之前,大家都没有觉得自己需要用智能手机。认为电话就是打打电话,发发信息就可以了。但是后来,苹果公司重新定义了手机。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这个就是典型的供给驱动。但是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此产品发展成熟后。就还是需求驱动了。比如说汽车制造业,行业初期是供给驱动。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它的市场取决于有多少人有买车的意愿和支付能力,而不是汽车厂商造了多少车。再比如摩拜单车,刚开始的时候属于供给驱动,共享单车的出险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且还绿色环保。但是市场需求并没有那么的大,资本涌入,单车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时候,反而影响行业的发展。那同样我们在分析公司的时候,了解行业提供什么产品、什么样的服务,也需要了解未来行业是否真正的有那么大的规模需求。创新可以创造需求,但是是否真正的长期发展,还需要看真正的需求。要不然就是昙花一现了。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建议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入手。最好不要一上来就去研究你不懂的行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从自己的行业入手,分析行业的发展空间,它提供什么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要结合宏观视野和行业视角来看未来公司会发展成什么样,如果时代大势已去,千万不要死守着不放手。如果大的趋势已经来临,也要勇于拥抱。行业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看未来的驱动动力。
好今天的课程就结束了,又到了布置作业的时间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挑一到两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来具体分析一下行业提供了什么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