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作者: 野之老 | 来源:发表于2020-12-19 18:32 被阅读0次

这是一种传说中的雕刻绝技。什么绝技呢?据说能够在荆棘的芒刺末端,雕刻出一只母猴来!可信不可信呢?在韩非的《外储说左上》里,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故事经过是这样的:听说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于是有个卫国人觐见燕王说:“我能为您在荆棘的棘刺尖上雕刻出猕猴来。”燕王听后非常高兴,先是专门划出方圆三十里的土地俸禄来供养这位卫国雕刻匠人,然后迫不及待地对那位卫人说:“寡人非常想早点看到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啊!”而那位卫人却说:“大王,要想看到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看到的。必须半年内不入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除此之外,还尚需等到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才能观赏!也就是说,只有当以上这些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您才可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雕刻的猕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台下地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曲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心情虽然迫切,但燕王听后最终还是答应了。此事过后不久,郑国有位铁匠觐见燕王,并对燕王说:“微臣是一位铁匠。所以微臣知道,凡雕刻者,首先必用雕刻刀为工具;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雕刻刀必然没有所雕刻之物大!而现在他非要用较大的刻刀,在荆棘刺的末端那样小的空间雕刻东西,这其实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大王不妨让那个卫国人把他的雕刻刀拿来看看;等看了他的雕刻刀,他能雕与不能雕,大王您信还是不信,到时一切便就一目了然了。”听了这位郑国铁匠的一番话,燕王仿佛才如梦初醒,于是赶紧招来那位卫国人问到:“你在荆棘刺的末端雕刻母猴,用的是什么工具啊?”那位郑国客人忙说:“用的是雕刻刀啊。”燕王遂说:“好,那寡人想先看看你的雕刻刀!”卫国人遂说:“待我回家给大王取来。”还回什么家啊,从燕王宫里一出来,卫国人便立即逃出了燕国……

从此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这种绝技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信的人是燕王,而且信得是那样地毫无理由;不信的人是郑国铁匠,并且还给出了不信的理由。而在这信与不信之间,一个无理由,一个有理由;此足可见,这个“理由”对于我们做判断以及在做判断的过程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而在这里,我们所反复强调的这个“理由”又是什么呢?若是要我回答,我的回答便是:质疑,一种凡事都去质疑的精神。

相关文章

  • 《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这是一种传说中的雕刻绝技。什么绝技呢?据说能够在荆棘的芒刺末端,雕刻出一只母猴来!可信不可信呢?在韩非的《外储说左...

  •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原文】 六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

  •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

  • 孟子四善端

    孟子提出的教育理论有四善端: 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 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 ...

  • 让,是主动为之,而非被动退让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左传,让,礼之主也。 又云,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

  • 玫瑰

    玫瑰刺痛我 像荆棘刺痛一样 我徒手摘下 鲜血为你着色 我用力握住 如荆棘刺痛一样

  • 法治国中,礼之何存?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13 4.13【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①乎,何有②?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 《懂她》

    只因是玫瑰-所以长满棘刺!虽易近易赏,岂能随意轻取! 只因是荷-所以离岸而居,棘刺满身。虽娇艳欲滴,随意远观,碰之...

  • 母猴捞月

    从前有只母猴发现了水里有块儿又大又圆的月亮,但她的善良和无私让她不想独霸它。于是她团结起亲朋好友倒挂在树枝,一起捞...

  • 棘刺星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pc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