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有趣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6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6

作者: 随止心语所自欲律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08:09 被阅读0次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在孔子那个时候,是一个变乱的时代,在变乱的时代,各种怪现象都会出来。所以孔子的忧愁,就是深恐国家民族的文化命脉断绝。他说,古代的圣人过去了,我见不到了,但是学圣人之道的总有吧!如果能看到照圣人所教的道去学,虽然没有学完全,但已经够得上称君子的,我就已经满足了。这是他无限感叹的话,可见那个时候,真正够得上称君子的人都已看不见了。紧接着,他又说,真正的善人,过去历史上有,现在没有了,至少我还没有见过。只要看到一个有恒心的人,做到“守死善道”;思想的中心确立了,随便社会怎样变更,甚至天塌下来都不管,一定走自己这个路子的,这样有恒心、有毅力的人,能够见到,也就好了。这是说能一生为历史文化牺牲下去的人,也没有了。下面相反的说当时社会的现象:“亡而为有”,亡就是无的意思。他说现代社会上的人,充壳子的多,根本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架势可摆得大,乱充蛮有学问的样子。社会到了变乱时,这种现象有的是,有人有了钱,就附庸风雅,像是蛮有学问的样子。当然那些人碰不得的,他一开口就完了。“虚而为盈”,社会变乱中,有的人内在本来空虚得很,可是还引为自满,自认为对。我们从社会上可以看到,凡是过分傲慢的人,他的下意识中,一定有很重的自卑感。要原谅他的傲慢。“约而为泰”,约是俭约。在变乱的时候,有很多人本应节约的,但很少这样,都是要充面子,讲排场。没有米下锅了也不管,排场先摆出来再说。

  有了这三种情形当中任何一类型的人,一定不会有恒心向学问道德努力的。因为他的心理上就已经不健全了。这是社会的病态,也是个人的病态。不但孔子那个时候是这样,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这样。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凡是变乱的时代,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处在这样变乱的时代中,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加强自己的修养了。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6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4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乐,水。”知...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论语·述而》第七,等于是《学而》这一篇的注解,并且连带发挥前面六篇的内涵,引伸了...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五四运动的时候,他们打倒孔家...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孔子平常很少讲“利”。所谓“利”,现代的观念每每就只对...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求学的目的为什么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这是当时孔子的感叹。一般人跟他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本身学问,...

  • 学习南怀瑾《论语别裁》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这是曾子提出他同学颜回的美德...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4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生...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9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9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3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4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ek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