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的生活十讲

作者: 晓晖_16b5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21:05 被阅读0次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 全书一共二十万字。

        蒋勋先生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他评读的《蒋勋说红楼》闻名遐迩,用温暖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二十世纪九O年代,蒋先生在一家电台主持了一个叫"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这本书就是根据这台节目集结整理的。蒋先生认为文化往往不是呈现在上层的文化礼教中,而是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之中。所以他以各种社会现象做话题,谈了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当社会的整个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利"字。当一切都在商品化,物质消费成了共同价值观,知识分子丧失了叫做"风范"的品质。这个现象让人非常害怕,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以实际行动去做一些制衡的话,令人错愕的事就会继续发生。虽然社会在走向多元,但人不应该被各种分数所制化。不把人制化,才能让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机会被发现,丰富他的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中国长期以来都在训练一个人有绝对儒家的忠君思想,官学教育把知识本身变成了权力工具。我们要能够反省、调整自己,不要让腐败、压迫性的官学部分,牢固到让个体根本不敢承认他本来就存在的个性。

      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地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就很容易被有人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是啊!现在的网络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各种媒体为了利益用煽动性的语言和逻辑影响了多少人的思想。有"因"就有"果",如果我们没有对"因"的觉悟,对各种可怕的事件事不关己,或者是当作一种刺激,没有任何反省与自觉,这是整个社会共同的残酷。

      在现在这个商业富裕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可是所有的物件、关系都太容易获得了,教他怎么珍惜?中国传统家庭面对孩子的保护和供应,所有东西都给孩子,他们为所欲为,予取予求,这种爱已经变质为一种堕落的引导,他们从小就没有艰难取得东西的经验,艰难是一种教育,没有艰难感就没有珍惜。"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有其自然的发展现象,我们要通过信仰教育看到生命的本质。信仰并不是单一的宗教、政治思想,它跟很多东西有关。最高信仰就是自然,是对于各种现象都能有比较平衡的思维。美学、政治、道德等都是一种信仰,信仰是帮助人解惑的,如果无惑可解,信仰就消失了。

      公元一八四O年左右,西方出现的叫社会主义的左派思想提出:人不可以物化。意思是说,物质要发展没有错,可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可是当今社会、房奴、车奴、卡奴不是比比皆是吗?物质和人文是两个极端,作者提倡: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讲到文学,神话是文学的起始,文学是文化的起源。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读神话,他可能将来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文学呈现人生的各个面向,有助于生命态度的建立。如果没有文学,我们就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喜欢或不喜欢去判断一个人。

      爱是人生的课题,爱,也是一种介入。人是为了幸福而活的,人永远需要爱,需要付出爱,也需要得到爱,这是本质。可是在形式上,不同的社会法律、道德伦理,有不同的爱的形式。爱的形式与道德、法律没有办法脱节。婚姻与爱情不同,婚姻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法律对爱情是无效的。从古至今,忠贞不渝的爱情一直令人追求和向往,从这一侧面是否也反映了爱情的复杂和可变性呢?如果坚持爱情至上,坚持爱的圣洁主义,就要无怨无悔,不管遭遇任何困难,甚至是死亡。如果有怨有悔,从一开始就要回到法律与道德的规范里,一开始就不要背叛法律跟道德。真正的爱是智慧,要讲究爱的平衡。在爱情中受到伤害的人不要一直停留在哀伤的时刻,这是没有意义的事,当你能够度过这个哀伤,并从哀伤中领悟到一些事情,哀伤才有意义。用一种暂时保管的心情,去面对爱情,其实会好过一点、宽容一点。

      身体在人类文化中一直是个很大的禁忌,大部分的文化在牵扯到肉体时,都会把肉体看得比较低下。情欲在我们的文化中,会变成一种恐惧,而使人不敢去正面凝视。对于情欲我们设了很多防范的关卡,防范未必不好,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中国的教育教忠教孝,却不教情教爱。面对情色的诱惑,我们要真正诚实的面对问题。要减低情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了解情欲。情欲纠缠是一种折磨,而情感缠绵却是很饱满的东西。

        在这样什么都讲究快的快节奏社会里,吃饭变成了一件只要吃饱的事情。古人一直讲说民以食为天!"食"本来是一件讲究精致、优雅的事。然后现在,现代人需求太多,太过于急躁,所有的东西讲求速成、大量,为了求方便,很多事情都不

蒋勋的生活十讲 蒋勋的生活十讲 蒋勋的生活十讲

讲究了。如此一来,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味觉,不只是饮食文化的精致性,还会失去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在新食代,我们需要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

      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我一向觉得蒋勋先生的作品最适合在温暖的午后,有三俩好友、一壶清茶、一碟茶点,一起慢慢的品味。《生活十讲》就是这样可以佐茶的书籍,读后会让人不自觉的思考,内省自身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愿大家读书愉快!

相关文章

  • 包包与文学

    邵滨Day1(125)《生活十讲》P126-178 今天带来的是蒋勋的书《生活十讲》。初识蒋勋是在喜马拉...

  • 重塑思维的十五堂课--李尚龙

    第十讲 品味小讲 1.蒋勋的四本书 蒋勋:台湾画家、作家、诗人,联合文学社长 《孤独六讲》《品味四讲》《生活十讲》...

  • 蒋勋《生活十讲》

    我真是蒋勋的死忠粉。 看或者听蒋勋讲台湾的种种,就会觉得现在的大陆似乎相当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台湾。 我们缺少...

  • 生活十讲——蒋勋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讲关于生活的种种:教育、信仰、商业的影响、社会的影响,文学、爱情欲、食物。其实就是讲怎样过这...

  • 蒋勋《生活十讲》

    晚上在读蒋勋老师的生活十讲,才刚开始看,发几个片段出来一起看一下 蒋勋老师我最开始是在一段视频中认识到他,他对生命...

  • 蒋勋《生活十讲》

    读蒋勋老师的书,就像和一位阔别多年的老友聊天一样,这本书他给年轻人讲价值、伦理、信仰、爱情、创造,他慢慢的给你讲,...

  • 蒋勋的生活十讲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 全书一共二十万字。 蒋勋先生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

  • 2018阅读总结

    2018阅读: 《极简主义》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瑞安·尼科迪莫默斯(美) 《生活十讲》蒋勋 《孤独六讲》蒋勋 ...

  • 读《生活十讲》

    看完蒋勋的《生活十讲》,一边看一边渴望能够接近蒋勋先生笔下的人物,比如蒋勋在书中提到的非常崇拜的电影导演阿巴斯,我...

  • 2017年11月5日

    今日阅读: 《生活十讲》第50~80页 作者:蒋勋 喜欢蒋勋老师的声音,曾被林青霞视为睡前的半颗安眠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的生活十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ml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