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这场战役面前遭遇大幅度的闭馆,无论是之前耗资投入的展览和文创产品皆未实现预期的效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在全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时刻,国人做了什么以及事件背后带给我们哪些反思。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国家文物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部署,第一时间与各省联系,紧急部署各地博物馆,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有序暂停对外开放。
part 1:行动
①国家部署
在做好全面部署防控疫情的准备下,也没有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文物局专门发文,号召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做好防控的同时,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推出线上展览,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
做到闭馆不闭展,服务不缺位。
②博物馆在行动
各地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的号召,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创新传播方式,通过网站,小程序,线上博物馆多种方式与观众互动。
目前已经线上推出200多个博物馆线上文化产品项目。
part 2:思考
(1)直接:促使博物馆更加注重公共卫生安全。之前博物馆更加注重文物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
此次疫情之后促使更加关注和重视公共卫生安全,以更加全面的公共视角不但将物,同时也将人纳入到考量范围内。
(2)加速博物馆数字资源的转化。疫情期间要求所有博物馆都闭馆,对全国博物馆的响应速度和反应做出了一次挑战。
根据博物馆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载体,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虚拟博物馆,实现博物馆成立展览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
虽然说线上展览和活动形式多样,但是质量参差不齐。
激励博物馆推动互联网发展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立足本馆发展特色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强化人才队伍。让人感动的是,这段时间涌现出一批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先进的博物馆工作者奋战在抗疫前线,对于这类同志的事迹,应该进行宣传和表扬。
但是在博物馆休整的这段期间,也是博物馆相关从业人员充电学习的好时机。
(4)更紧跟社会潮流,做出更有创意的项目。等到疫情结束,观众的心理状态,需求方式等必然发生变化,比如对未知的好奇心加强,更适应线上观展,是不是也相应对博物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5)收藏反映社会印记的藏品。一直以来博物馆都致力于教育研究欣赏服务收藏认为有价值的藏品。
各地博物馆在疫情之后纷纷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文件文书,各类实物,媒体素材等见证物的征集工作。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全球视角看问题,在这次疫情之后,博物馆能给社会留下什么思考?
美国有关于消除民族歧视反战理念的博物馆,这次澳洲大火 对森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澳大利亚博物馆从火灾发生之后就向公众征集有关这次事件的图片,视频物品和故事。
博物馆对于价值的定义同样应该考量社会的集体记忆,讲述共同事件背后发生的那些温暖,又有力量的故事会带给人们更多治愈人心的力量。
并且我相信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