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手边的事,重新思考审视你可悲的人生。所有职场人,无论多么位高权重,掌握多少资源,拿多少薪水,都不要忘记审视自己,扪心自问:
我是否有认真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
我的职业规划和公司的长远发展合拍吗?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我长期共同发展?
我的观点是:
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自己设计实施。你不去设计,公司/老板就会替你设计。别人设计的方案你未必会喜欢;
认清现实,职业发展不局限于公司;
初入职场的新人,喜欢把“加入哪家公司”作为职业规划的一部分,无可厚非。
但随着年龄上升,职业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内的晋升或调岗;职场人还需要思考:“我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吗?有矛盾吗?”
承认问题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职场人应当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你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可能是100%契合的,有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不仅是那些以“压榨员工价值,逃避企业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糟糕雇主——我称之为“职场韭菜收割机”——即使是我们眼中的那些良心雇主,亦是如此。
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充分利用员工的价值,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就意味着,你的职业发展不是企业的首要考量,尤其当你无法通过自身的职业发展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时。
不仅如此,企业的变数太多:
企业会关门,即使曾经辉煌一时的巨头也不例外(诺基亚、柯达);
企业会换人,即使你是公司的创始人,也可能被股东嫌弃(乔布斯);
企业会变革,上了年纪的你可能跟不上变革的步伐,或被视为变革的阻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要以雇主为中心。你有情,对方未必有意;即便今天有意,未必永远如此。
擦亮眼睛,学会识别职场韭菜收割机
企业文化是个好东西,不少企业的价值观都包含“尊重”和“诚信”。在公司壮大后,管理跟不上,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例如,海底捞,就通过“基层员工有权免单”的政策,传播海底捞的重要文化:“授权,让一线员工做决策”。
但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会跑偏。尤其是那些职场韭菜收割机,利用文化尽可能压榨员工,尽可能推脱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那些喜欢军事化培训,或感恩领导感恩企业的自不必说。我想特别提醒的是:喜欢宣扬“公司是个大家庭”,“We are 相亲相爱伐木累”文化的企业,也要小心。
别的不说,搞“伐木累”文化,是不是永不裁员啊?毕竟大家很少见过,会把家庭成员赶出家门的伐木累。
六神磊磊说过一段话:
我们文化里有个大毛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特别不爱讲底线,而热衷于讲上线,直接往最理想、最浓郁的状态上攀,一步跨进共产主义。
……
例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儿媳是闺女,婆婆似亲娘”。
有些公司也是如此,那些热情洋溢,绕开劳资关系,直奔亲人关系的企业,要么是天真,要么是别有用心。而信以为真的员工,就很可能在日后高唱:“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识别职场韭菜收割机的方式很多,关键看老板如何做的,而非如何说。例如:
说把员工当家人,是掐着员工天天团建,晚饭也得在公司吃?还是把员工家人当自己家人,提供好的医疗保险福利给员工家属?
说授权员工鼓励员工自己做决策,是员工能够自主决定什么时候进公司什么时候下班?还是上下班掐着打卡?
说关注员工健康,是买个按摩椅方便员工在加班时使用?还是不鼓励加班,支持员工下班后不看公司邮件?
说鼓励员工成长,到底是常态化996让员工成长?还是有张有弛,根据员工意愿,安排内外部培训机会,或是报销学费,能让员工成长?
某公司裁员34岁以上员工,员工并不应该意外,也没必要叫屈,当你愿意按照公司要求放弃假期去拼搏时,你就该意识到,这是一家盈利为核心的企业。08年劳动法要出台的时候,也有鼓励员工辞职的历史。如今再来一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此外,公司对离职同事的态度,最能展现公司的格调。当你不能再为公司创造价值时,公司会是怎样的态度:
那些离职就不给年终奖,离职考评就给最低分,甚至各种穿小鞋不让顺利离职的企业,我们可以认定:一旦员工没有利用价值了,肯定会被抛弃。
从小处入手,微小的发展也是发展
不少年轻人都将财务自由放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这很好,伸手摘星,即使够不着,也不至于一手泥巴。
然而在职场上,大部分时间我们依然投入在工作里,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将重点放在每一步小的收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我们的职业规划,也现有工作和职业发展出现矛盾时,马上辞职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在工作的间隙,抓住每一个机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加一把力。所以上人才赢行求职看工作,不放过一次有利于职场发展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