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共情》

《深度共情》

作者: 渺尘03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05:18 被阅读0次

分享一本《深度共情》,作者是日本沟通大师斋藤孝,书中的一些技巧,教你如何说话到位,做事瞬间抓住重点,提高成事效率。

一、如何摆脱“说话无聊”的印象,说出有趣的话

可以从电视和杂志中获取素材,但要注意:

1、通过“边做其他事边看”和“快速阅读”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尽可能浅显而广泛地浏览大量的节目和报道,之后挑选出“看起来很有趣”的部分即可。

2、想象一下“传达信息时的情景”。看到有用的素材,马上就要开始考虑“什么时候,向谁,怎样传达”等具体问题。如果细致到连说话方式都像演剧本那样事先进行模拟练习,就不会忘记了。

3、关注“数字”。“×比例”“×人”“×人民币”等数字会增加讲话内容的真实性。数字型素材很容易记住,听的人也会觉得很受益。

二、避免“多余言论”的方法

1、强调“这些话我只在这里说”是徒劳的,即使是私人的场合也不要发表任何负面言论。

2、不要轻言承诺,不要过度谦虚。想讨好对方,反而会失去信任,“能做到的事情好好做”“做不到的事情不去做”,要将这个原则传达给对方,他才会觉得你的能力真实可信。

3、聊天时使用“话题的铁板四巨头”——天气、体育、娱乐、食物。就断无法忍受沉默,也绝不能碰触私人话题。

三、如何提高好感度

1、打开身体。将身体正面朝向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做出夸张的回应。在讲话时要让人感觉到你身体的每个部分都似乎在一起发声。

2、感情要外露。“开心”“快乐”“不甘心”等积极的感情表达,能够让对方振作精神。但是,如果讲话时失之毫厘,都有可能被认为“头脑简单”“神经大条”,请一定要多加注意。

3、寻找“感恩之点滴”。与其指责对方的缺点,不如多找找对方的值得感恩的地方。一句“谢谢”能够使人身心愉悦,也更容易维持双方良好的关系。

四、通过说话的方式得体展现“知性”

1、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说话方式。录下自己的发言听一听,你会发现自己的语气习惯和需要改进的部分。

2、总是用“真牛”之类的词语表达,就不够理性。每天都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新闻报道的内容,以信息为基础加上自己的想法,对方才会愿意听。

2、贪婪地增加词汇量,在阅读、交谈时遇到新词汇要立刻学习,并积极运用。

五、如何增强提问能力

1、用“坐标轴”检查提问内容。“好的提问”既要有“具体”内容,又能涉及“本质”问题。在提问前,要检查一下是否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要养成在心里对他人的提问内容进行评价的习惯,以提高自己提问的精度。

2、事先收集信息。不可以对基础性知识和常识性内容进行提问。能自己查询的要自己事先查询,之后就对方的想法和意见部分进行集中提问。提供新信息并寻求意见也是提问的常见方式。

3、将“具体”和“本质”二词直接用于提问。如果讨论的内容错综复杂,直接提出“可以具体说一下吗”、“这个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都能收到很好的回答。

六、如何提高谈判能力

1、确定双方都有利益的内容。谈判的大前提是,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向对方提供什么。目标是让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如果还能向对方提供他尚未意识到的利益,就更好了。

2、准备“替代方案”以防谈判破裂。

3、实现做足准备工作,进行彻底调查,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不能总是依赖现场发挥。

七、这样的汇报工作方式,能拯救如履薄冰的你

1、在10秒以内向上司汇报完毕。无须铺垫,不找借口,尽可能简洁地传达概要。如果上司询问详细情况,再进行补充。但如果自己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当事人,不要忘记说一句“对不起”。

2、汇报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完全将问题抛给上司解决,在汇报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压力。一定要积极地提议“这种解决方案怎么样?”

3、解决方案要为长远考虑。追溯过去,纠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能解决问题。要考虑现状和未来,找出双方的妥协点。

八、提高说服力的三个展示方法

1、选项的展示。比起“Yes or No”,“A or B”的提问方式更容易唤起对方的画面感。对方也更容易回答。如果“A和B都不行”,那就再积极地提供“C or D”的选项吧。

2、形态的展示。如果准备了实物的模型和图片,或者粗略的草图等视觉和触觉能够感知的物品,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因此耗费过多的时间和劳力成本,就是本末倒置了。

3、业绩的展示。展示小的成功案例,将来能够看到大的成功。这是最容易获得支持者和合作者的办法。

 

相关文章

  • 《深度共情》

    分享一本《深度共情》,作者是日本沟通大师斋藤孝,书中的一些技巧,教你如何说话到位,做事瞬间抓住重点,提高成事效率。...

  • 什么是深度共情

    深度共情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这个能力非常重要,是社交的基础,对于年幼的孩子来...

  • 读《深度共情》有感

    —-

  • 《深度陪伴》第一章

    2019.10.23日阅读《深度陪伴》第一章——深度陪伴,不只是陪伴。 深度陪伴,带着觉知,放下期待与孩子共情度过...

  • Day35共情

    【书籍】深度影响 【作者】崔璀 金句:有些人很会共情,有些人做不到共情,答案就在这里——合作思维。 有些人因为站在...

  • 学习

    胡茵老师关于两性关系中能量提升六个方面:情商,性商,述情力,共情力,臣服,影响。特别有感触的是共情力。当我们能深度...

  • 《共情式沟通》读后感

    看到该书的书名《共情式沟通》时,就被“共情”这个词吸引了,对这个词有深度理解是去年在看心理学书的时候。 读完此书,...

  • 共情,共情,共情

    今天情绪管理失败,小小的崩溃了一下。 最近几天有些辛苦,加上天气燥热,真的很没有耐心。在外面玩的时候,儿子状态不好...

  • 共情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能力。我们用换位思考来感同身受,用善意理解来提供支持。 共情能力的深度由先天禀赋所决定。有...

  • 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430天

    1.共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情,要有一定深度,是对来访者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上的共振,开放咨询师的内心,允许他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to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