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寿险市场是什么情况呢?
经过几年的市场营销实践. 我发现,市场饱和度非常高。
营销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但以往我们去营销客户,客户拒绝我们大多是什么理由?
我不需要,我不信保险,别和我说保险。
而现在呢?
用户会说,我不需要保险,我已经配全了,我家亲属就是做保险的。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大陆现在有800多万寿险代理人团队,若大陆有13亿人口,每位代理人只需要服务162位,不交叉重复,就可以覆盖大陆市场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个寿险代理人,他可能是你的同学,朋友,前同事,亲属,甚至是你的爱人。那么他为什么要去找你买保险呢?
同样,营销渠道特别多,我们传统的寿险营销渠道有三个,银保,经代,直销团队, 银保和经代渠道差不多,可以营销多家公司的产品,而直销团队呢?只做一家公司产品,以往是三条渠道抢市场,现在的市场变了,线上保险份额越来越多,而且,线上产品性价比非常高,客单价非常低,更受客户接受。
有一个朋友,单纯做线上渠道每月都能做到3万的保费绩效, 客单价1000元的单子,一天做一单,而佣金按40%计算,也是过万元的收入,用户次年再续费还是比较可观的,用户的选择渠道太多了。
再有一点,从业人员专业度不足,人寿保险营销是非常专业的职业,它不仅是一个营销岗位,还涉及法务,财务,医学等相关领域内容。
为用户做长期财务规化,包括记账,以及税务的风险规划是需要了解财务知识的,对于高净值客户会涉及到一些法务的传承及资产安全性的问题,而投保于保障型寿险,在理赔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
而实操当中,我们的代理人是什么情况?
产品定位搞不清楚,公司出了一款新产品就去营销推广,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谈保险,没有合适的营销切入点,直接讲产品。做方案配置就要做全险,同样的险种,共同额度。重疾险的额度都是50万起步,确诊即赔。每个人都需要1000万的养老金储备。买保险可以避税避债,离婚不分,欠债不还。保险公司安全,不会破产等等,常用这种套路去服务用户。公司就是这样赔训,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非如此,用户为什么不找你买保险,根本原因是从业专业度不足。很多用户是比从业人员还要了解保险的。
仅前边的几个问题,在实操中都是有瑕疵的。
我们每个人在配置保险的时候,是要以家庭为单位做产品组合配置,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配置重疾险产品的,比如小孩子就不需要做重疾险,而家庭主妇是不需要配置意外险的。
在保额方面,是根据收入情况倒推出来的,50万并不适用所有家庭。至于养老金也要看用户的财务收支情况,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是不需要做养老金规划,更不需要做子女教育金储备的。
买保险可以避税?避的什么税?每一位保险从业者都会自信的说出遗产税。问题来了,大陆有遗产税吗?
保险法与合同法中明确说明了,保险的资产隔离功用,但实操中,多份保单被强执退保。什么原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