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随笔 三十八

作者: 向阳人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7-04 13:57 被阅读0次

读诗词,使胸有锦绣,让心容万川;让自己不空,使人生不寒。

三十八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词牌名为《青玉案》,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后人因该词又名之《横塘路》。词作者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自考证为贺知章后人,自号庆湖遗老。

据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载:“(贺铸)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应为贺铸当年退隐苏州时所作。所传不同版本有“闲愁”为“闲情”者。

词之眼落在“愁情”上,蕴在“草,絮,雨”。词的背景为暮春时节,上阙写相思之人,求之而不得。下阙写愁情之绪,却之而不去。上阙似写实却为虚,说是相思之人,却只有春知处,实无人也,只有情字。下阙如写虚但在实,虽是愁情之绪,但看眼前的烟草,风絮和梅雨,尽是愁字。 贺方回把虚无缥缈的愁情以一问三叠答的形式,从草絮雨的现实意象中具现。一问三叠答是纷乱,一川烟草是纷乱,满城风絮是纷乱,梅子黄时雨是纷乱。可见满腔愁绪是何等的纷乱!虚与实的交织,真与幻的转换,让人产生无限意蕴,沉迷而不可自拔。比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在气势上恢宏不止一筹。

周紫芝《竹坡诗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因此贺方回遂有“贺梅子”的雅号。一词成一生,一句雅一人。虽说贺方回并非依这一词成就一生,但“梅子”雅就“贺梅子”。

词中,凌波来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蘅皋指沼泽中长着香草的高地。香草和美人,是屈原以来常用的自喻高洁的意象。贺方回虽贵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但为人耿直,不肯屈节权贵,一生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也许,此词的愁情就来自郁郁不得志?

余之前因一人一词而喜爱《江城子》,此处,因二人两词而爱上《青玉案》,另一人一词即为辛稼轩及其《青玉案.元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随笔 三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du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