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9点多钟,辅导孩子做完课外题,督促她们刷牙、洗脸、洗脚,自己正准备上床休息。
同学珍突然来电话:“丽给你发短信来吗?”
我:“微信还是短信?”
珍:“短信,单独指定我名字的。”
我:“真还没有来得及看。我们不是都互加着微信好友吗?她怎么不发微信?”
珍:“弄不明白。”
我:“她有什么事?”
珍:“还不是她添了个孙子,这个周六要待客吗?”
我赶紧打开手机短信。果然,指定我名字的一则短信早在昨天上午就已经发送到了我的手机上,只是我没有看到。
珍、丽都是我中专时的同学,近年流行手机微信建群后,我们中专班包括男生、女生共30多个人建了一个班级群,每年搞一次同学聚会。平日里谁家有了婚丧嫁娶就在群里通知一声,自己根据个人情况,谁愿意随礼自愿。一般的象孩子结婚、老人去世大家都礼尚往来,随大流走。但象添了孙辈这种事情,同学们当中已经过了好几家,都没有在大群里发消息。因为大家觉得象添了孙辈这种事情,没有必要再劳烦大家。关系近的不用说心中自然牵挂着,关系远的说了让人家也左右为难。

我们班里十几个女生还有个小群,谁家有了什么事也都在群里招呼一声。近两年同学哲、双、琴家都先后添了孙辈,没有在大群和小群里发消息,只是电话单独通知了我们6个来往密切、关系亲近的同学小聚了一番。丽和珍我们6个关系处的一般,最多只是在每年同学聚会时见上一面。
我问珍丽给她发短信有什么事,其实我心里早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因为丽要周六设宴待客的事,她早一周多前就已经在我们同学大微信群和小群里分别告知过了,但只有和她关系较为亲密的两三个同学积极回应了她,其他人要么是假装没有看到,要么就是不想回复,更不想随礼。
按道理说,既然已经告知过了,大家肯定都心知肚明,想不想随礼从回复的态度也能判断出来。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同学丽隔了两天后又在我们女生小群里重新发了一次邀请通知,无人回应。老班长肖在群里问她:“你不是已经发过一次了吗?”丽回:“嗯,是。再发一次。”
我们6个都不想随礼。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丽还有更奇葩的做法,许是看回应她的人少,在昨天上午又分别给每个人单独发了短信,不是群发,而是指定“某某”姓名的,请你何时去赴宴。
珍给我打电话的意思是,丽这样做真让人无语。这种事情都是礼尚往来,别人有事时你没有参与。现在自己有事了,你想让别人去,那也得你情我愿,别人愿意去是不是?这样三番五次地变着花样通知提醒别人,这不是明摆着要别人委曲求全吗、“逼人就范”吗?
去还是不去?随礼还是不随礼?最后还没有决定。但在我看来,我们再不“高高兴兴”地去,尴尬的就是我们自己了!
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