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绘画艺术之家艺术设计
在似与不似间,王家训画入了佳境

在似与不似间,王家训画入了佳境

作者: 正广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4:46 被阅读9次

中国绘画必发之于情,王家训的人物画风格独特,注重情感的传达,在“似与不似之间”讲究中和,重视法度。人物画用传统的画法,不难;但要画得好,“妙当妙在古与不古,土与不土之间”就不易了。

他在创作中通过对人物、道具、景物适度的夸张,轻松自如地画出优雅、超然的意境。

看似随意描绘的作品,内在却有着严谨的形式意味,画中人物特性的微妙之处的捕获也是极为动人心,在“似于不似之间”平衡得非常精妙,散发着一种舒畅、恬静悠然的情态,给人以亲切,自在之感。

王家训的中国画童子系列作品澄明亲切、清雅闲适、各具风韵,充满了和谐感。

将他们在设定的前提下组织为“绘画情节”,以强调其中的主观精神作用。

并在巧妙的“布局”中,对意象的空间与景象进行了形式的处理,生动表现了儿童的神情动态和天真活泼的特点,愉悦欢快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他做到了重视生活积累与发挥艺术想象的有机结合,使得笔下的人物形象精神饱满,神形兼备不拘谨,天真自然,透蕴出纯真、稚朴的童趣。

童稚的行为举止中把握纯真的特质也是中国文士们一直在竭力追求的一种状态,天地万物与我为一,真正投入自然的怀抱,抛却尘世的烦恼。

他从生活走入艺术,自然地专注于对人生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求索。

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笔墨表现出的是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关系的把握而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整体思维。

他笔下的儿童,若不是经过细致的观察体验和融入了生活经历与情感,又怎能“情到真处趣自成”,写出“尘事万般奈我何”的洒脱。

他不善言辞,不爱炫耀。以一种极为朴实、真挚、热情的心态,描绘着他所钟情的人与物,以一种极为和谐舒缓地节奏流溢出来,渐入佳境。

相关文章

  • 在似与不似间,王家训画入了佳境

    中国绘画必发之于情,王家训的人物画风格独特,注重情感的传达,在“似与不似之间”讲究中和,重视法度。人物画用传统的画...

  • 不似之似

    中国画中的不似之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有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之意”。 “乃神似,非形似也”。 “妙在...

  • 似与不似

    毛笔、墨、宣纸,综合来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变化的,即毛笔是软的,其状态是变化的,墨分五色也是变化的,宣...

  • 石涛传世水墨山水画!高清大图,细节尽收眼底!

    石涛对泼墨山水画的论述与认识,可说包罗甚广,天地之间的气象,明暗高低远近,都在其中,所言画“不似之似似之”的表现形...

  • 月弯弯

    月弯弯,在中天,似蹙眉,似小船,扬帆驶在星海彩云间,不似人间有风险,随时随地可翻船。

  •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白石老人有句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既是一代宗师对绘画之境界高度的判定,又何尝...

  • 花非花,似与不似之间画荷花

  • 齐白石的极简水墨画!真趣自在其中!

    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晚年齐白石日趋简化的画风,进一步强化了“不似之似”...

  •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今天没有创作,只有抄写《罗辑思维》的《谈美》。全文如下: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1932年写的一本小册子,叫《谈美》。...

  • 儿童美术的“似与不似”“教与不教”

    【儿童绘画贵于“似与不似之间”,美术教学贵于“教与不教之间”】 1、“似与不似” 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的熏陶培养,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似与不似间,王家训画入了佳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n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