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起年俗,两人纷纷感慨,现在的年啊,那股味越来越淡了。
以前欢天喜地的去亲戚家讨要红包,现在却连出门都懒得,好像有了手机,一切都不是什么大事了。
现在想起来,那个穿着新衣服,每天奔奔哒哒的跳来跳去的我好像也只能够在回忆里看到了。

过年前的准备,照旧是多的。老一辈的人会蒸年糕,不管是拿来送人还是自个吃都是拿的出手的。可惜到了现在,这手艺已经很多人没有再继续学下去了。
除夕的时候,照例是要做一桌丰盛的。想起有些地方会有“迎灶神”的习俗,我反而不怎么见过。不晓得是没有记性,还是我们这已经没有了这一种习俗。
对联的话,反而十几个小孩子闹着要上去,自个贴。可惜身高不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在下面递一些东西。
元旦那一天早上是不能够沾荤腥的,爸妈会烫好菜,淋上酱汁,也是一道美味。
从早上开始,街上也就热闹了起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满天响,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平时神龙不见尾的小摊们挤得满街都是,热闹又喜庆。
别人都说南方要吃汤圆,但其实没多大讲究,我们那一块是没有这一种习俗的。

小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放鞭炮。大人们也聚在一起烧烤。满街都是红的。那股年味儿啊,就出来了。
我们这儿最热闹的,反而不是新年。反倒是年例,是全村里面的大事。忙着挑选游神的学生们,忙着备好游神的步骤,欢天喜地,从早上五点开始,就是敲锣打鼓的声音。
年俗啊,平时不会想起来,到的时候却又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它的喜庆。
大家那么看重过年,除了因为是流传下来的传统,更加重要的是,那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因为有了期盼,所以真真切切的看重。
具体的年俗,也就不再一一的讲过了。唯一记得的是,小时候那样期待新年的自己。大概是能穿上久违的新衣,大概是能得到希望已久的压岁钱,大概是能看到快一年没见的爸爸妈妈…
可是现在呢,哪怕这一些习俗仍然照旧,人们好像变得已经不那么热衷了。
我们在微信上企盼着一个零点零一的红包,我们在支付宝上集着一个又一个的敬业福,我们在QQ上同一个又一个人拜年,可是我们好像忘了,再和以前一样,去认真的度过一个新年。
年始终没有变,也不会变,变的那一个,是我们。我们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的重视它了,因为想要的都已得到,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新年才能拥有新衣服,只有新年才能吃上特别好的一顿,只有新年才能见到自己想见的人。
以前是大家一起团圆,欢欢喜喜的吃年夜饭,现在是大家一起抱着手机,欢欢喜喜的抢红包。
科技的发达,有时候也是产生距离的原因。
年味一年比一年淡,我们一年又一年地长大,唯一不变的,只有等待我们回家的长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