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
或许,他不能称为英雄,但谁都知道他是英雄,真正的草原汉子,自由的雄鹰。
他创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他笼络了很多民族的能人异士为己所用,而他的一生,亲人常常背叛他,儿女们经常出纷争。
但他的部下,从未背叛过他,一个都没有!
单凭这一点,古往今来凡为组织首领者,无一人能做到!
他有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有天空一样寥廓的志向。但他也有人性深处的柔软。
他一人都在经历苦难、苦斗、苦战,但他依然开朗,依然爱他身边的朋友、亲人、女人。
他不识字,但他的政令依然可以迅速到达万里之外,金口一开,天下遵凛。
他没读过兵法,却依旧百战百胜,古往今来良将名臣,难以望其项背。
他的铁蹄蹂躏践踏了无数的生命血肉,却也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血肉。
他来时,手里捏着血,他去时,撒入草原无影踪!
他,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

我对历史的兴趣远大于对姑娘的兴趣,这也算是一个怪癖,总沉迷于那些已经风消云散的陈年旧事,难免有时候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但我以为,真正的智慧,以至于那遥远沉重的叹息、无以复加的崇尚和赞美、啼笑皆非的荒唐,却都沉淀在那些过往里,酿成酒,醉着年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颠簸滚动。
在中国的帝王中,我佩服的有秦始皇,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成吉思汗,康熙,雍正。与其他几位相比,成吉思汗是最特别的——当然,武则天似乎更特别一点,因为她是唯一的女皇帝——成吉思汗则完全是属于教化之外的天才,不像其他君主都是深受教化熏陶,至少是认识字的,康熙更是学兼中外。而且,他没有真正的称帝,但却征服并统治了比其他君主大得多的国家。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是说他是像大海一样伟大的汗,而从名号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又“天可汗”的称呼,比他更大。但是,从才能上来说,我以为其他君主都很难和他相比,无论是治国还是打仗,都是略逊一筹的。也许,只有搞政治,他比不上其他几人,那几人,尤其唐太宗、武则天、康熙和雍正,搞政治那是天下无敌的。
毛泽东一代天骄,是近代以来我最佩服的伟人,但毛泽东学富五车,智兼天下,用兵如神,政治技术也高超无比,他的智慧一是因为天纵奇才,二是书通天下,所以他有资格睥睨历来君主,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把成吉思汗单列出来,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那么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人,为何能建立那么庞大的国家和驰骋天下无敌的军队?非天纵奇才而何?!
我看见高山大河草原沙漠就热血沸腾,尤其想起那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气象,常常难以自已心中澎湃。而当年成吉思汗手持苏鲁定长枪,驰骋大漠南北,东征西战,灭国无数的时候,那草原上的篝火,是多么的明亮,那碧草黄沙间,浸透着多少伤痛、泪水、热血?又有多少头颅,在秋风马蹄下呻吟?而春风来时,那些草还是一如既往的绿如往昔,迎着那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默默无声的辽阔遥远。
人们对于成吉思汗帝国的强大,向来津津乐道,甚至直到近代,很多国家听见蒙古两个字都深感恐惧。但是对于其为何成为如此强大,却甚感莫名其妙。主要是蒙古文字起步比较晚,很多东西只靠相传,而无实时的文字记录。再者,其关注点多为其疆土宽广、战争进行情况。至于其他,都不甚了了。
“蒙古”两字的汉译据说是耶律楚材所创。而所有关于蒙古的文字记载,都是来自于一部书。
这部书是一本“有字天书”,就像《射雕英雄传》里“九阴真经”中的怪文,字,我们都认识,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九阴真经”那一段的设计,就是金庸根据这部书激发出来的。
这部书叫,《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一共九个汉字。全书共十二卷,正集十卷,续集二卷。十二卷中,从头至尾完全是这些叽哩咕噜的汉字,全世界有许许多多学者穷毕生之力钻研、攻读,发表了无数论文、专书、音释,出版了专为这部书而编的字典,每个汉字怪文的词语,都可在字典中查到原义。任何一个研究过去八百年中世界史的学者,非读此书不可。
原来此书是以汉字写蒙古话,写成于一二四o年七月。
“忙豁仑”就是“蒙古”,“纽察”在蒙古话中是“秘密”,“脱必赤颜”是“总籍”,九个汉字联在一起就是《蒙古秘史》。
此书最初极可能就是用汉文注音直接写的,因为那时蒙古人还没有文字。这部书是蒙古皇室的秘密典籍,绝不外传,保存在元朝皇宫之中。元朝亡后给明朝的皇帝得了去,于明洪武十五年译成汉文,将叽哩咕噜的汉字注音怪文,译为有意义的汉文书名《元朝秘史》,译者不明,极可能是当时在明朝任翰林的两个外国人,翰林院侍讲火原洁、修撰马懿亦黑。怪文本(汉字蒙语)与可读本(汉文译本),都收在明成祖时所编的《永乐大典》中由此而流传下来。明清两代中版本繁多,多数删去了怪文原文不刊。
《元朝秘史》的第一行,仍是写着原书书名的怪文“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起初治元史的学者,如李文田等不知这九字怪文是甚么意思,都以为是原作者的姓名。
后来叶德辉所刊印的“怪文本”流传到了外国,各国汉学家热心研究,其中以法国人伯希和、德国人海涅士、苏联人郭增、日本人那河通世等致力最勤。
《蒙古秘史》是外蒙古学者策·达木丁苏隆,先将汉字怪文本还原为蒙古古语(原书是十三世纪时的蒙古语,与现代蒙语不相同),再译成现代蒙语中国的蒙文,学者谢再善据以译成现代汉语。
可见,读这本书有多不容易!
《秘史》是原始材料,有若干修正本流传到西方,再由此而展成许多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波斯人拉施特所著的《黄金史》。西方学者在见到中国的《元朝秘史》之前,关于蒙古史的著作都根据《黄金史》。修正本中删去事迹甚多,如也速该抢人之妻而生成吉思汗、也速该被人毒死、成吉思汗曾被敌人囚虏、成吉思汗的妻子蒲儿帖被敌人抢去而生长子术赤、成吉思汗曾射死其异母弟别克帖儿等,都是说起来对成吉思汗不大光彩的事。
蒙古人统治全中国八十九年,统治中国北部则过一百年,但因文化低落,对中国人的生活没有遗留重大影响。蒙古人极少与汉人通婚,所以也没有被汉人同化。据李思纯在《元史学》中说,蒙古语对汉语的影响可考者只有一个“歹”字,歹是不好的意思,歹人、歹事、好歹的“歹”,是从蒙古语学来的。
后来的《元史》,是明朝人修的,而且是一个大学者,叫宋濂。这人我们熟悉,他的古文在高中课文中有,叫《送东阳马生序》。但是宋濂修《元史》,马马虎虎啦。宋濂是明初有大名的学者,朱元璋的皇太子的老师,号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他奉皇帝之命主持修《元史》,六个月就编好了。第二年皇帝得到新的资料命他续修,又只六个月就马马虎虎的完成。所以《元史》是中国正史中质素最差者之一。比之《明史》从康熙十七年修到乾隆四年,历六十年而始成书,草率与严谨相去极远,所以,后人要另作《新元史》代替。宋濂题画,随手一挥便相差六十年,向来马虎如此,《元史》中错误百出,自然可想而知。
史料难得。但是,有很多东西不得不去思考。
譬如,今时草原生态恶化,而成吉思汗那时候,有那么庞大的骑兵,马匹对于草原的损坏非常严重,那么他们是如何保护草原的?蒙古战马为什么那么能征善战?其帝国版图如此辽阔,而其兵力,明显在理论上不足以支撑这样世界性的战争,他们是如何多线作战、调配安排的?如此强大的机动性骑兵部队,如此长的战线,他们是如何解决后勤补给的?我们知道一句老调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在近代的很多书籍甚至影视中,很看到蒙古部队说这句话。
还有很多很多。
成吉思汗,带来了一个遥远而深沉的谜。
众所周知的事情就不说了,就解解几个问题吧。

一 族源
关于蒙古一族的来历,向来众说纷纭。
不过,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帝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2006年,在法国遗传学家Christine Keyser-Tracqui的一项研究当中,用2300年前的古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Y染色体、线粒体、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结果表明,古匈奴人和当代蒙古人为延续世系,而现代土耳其人与蒙古人更多的是文化和语言学上的联系而非基因上的传承。
匈奴这个词,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大汉朝几百年,基本上都是跟匈奴相爱相杀中度过的,尤其是汉武帝,基本上一辈子都在跟匈奴打交道。很多书籍的记载,都说匈奴是“狼种”。堂而皇之的记载他们的祖先跟狼如何如何,实际上狼只是他们的图腾,而他们的祖先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可能跟狼有很多生活上的接触,甚至吃狼奶长大,学习狼、利用狼来生存,也不足为奇。
草原帝国天生具有的缺乏政权稳定性、内部统一性不强等缺陷,匈奴帝国也不能避免。匈奴帝国末期被自然灾害、内斗折磨而逐渐衰败,此时四周长期受匈奴欺辱的鲜卑、汉朝、乌孙、丁零、乌桓热火朝天地进行反攻清算,鲜卑成为攻击匈奴的主力。
公元46年,由于鲜卑和其他民族长年而持续的反抗,加上内乱不断灾荒不绝,曾经雄踞朔原的北匈奴被迫败退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和阿尔泰山地带。其后奄奄一息的北匈奴又屡屡惨败,最后由鲜卑人在匈奴帝国的原有领土上建立了强大的鲜卑国,60万匈奴人融入鲜卑族群,另有一部分匈奴人西迁。
2007年,另一项名为“Geneticanalyseson the affinitiesbetween Tuoba Xianbei and Xiongnupopulations”的研究中,遗传学者用拓拔鲜卑的mtDNA与匈奴进行对比,结果两者高度吻合,证明匈奴与鲜卑的基因传承关系。
突厥,最初应该主要是蒙古人种,突厥人何时具备了“高鼻深目、体高多须、肤白色目”等迥异于蒙古人种的高加索基因,学界尚无定论。但从中国史书记载上来看,“五胡乱华”时期入主中原的匈奴及其他某些北方草原民族,已经具有高加索人种的特征。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史思明均为突厥人,并明显具有别于蒙古人种的相貌特征,后来帮助唐朝平定动乱的回鹘人也是突厥人之一部。可以肯定的是,匈奴人及后来的突厥人,最迟于东汉中后期即完成了与中亚吐火罗人、塞种人等高加索血统民族的大融合,兼具了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的特征。
另一种有趣的观点认为,由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今年在中国长城脚下放牧,过几年草场闹鼠灾、蝗灾或其他疫情时,就可能转场去中亚草原了,再过十年中亚草原再闹灾时,可能就转场去东欧草原了。一路掠夺人口,可能一个突厥男人在中国长城下放牧时抢了一个中国女人生一个儿子是纯蒙古人种,在中亚又掠夺了一个波斯女人,生一个儿子是欧亚混血,十年后,他欧亚混血的儿子在东欧又掠夺了一个罗斯、保加尔女人,生个孙子是纯高加索人了,结果一家人蒙古人种,欧亚混血,欧洲人都有,最后没准这个家族后裔就成土耳其人了。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源自突厥语,两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基本相同。两种语言分化是突厥西迁后的事情,而突厥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是共同的。
中国人说的“东胡”,就是匈奴的另外一种古代名称,汉语是两种表达,但是指同一群人。“东胡”,并非“东面之胡”的意思,而是阿尔泰语“通古斯”之异译。
原始突厥是北匈奴之一支,居住在贝加尔湖以西,属蒙古利亚人种。
这个地方是苏武牧羊之地,当时看管苏武的匈奴人就是突厥人。贝加尔湖西岸跟西方人居住地很近,当时属于高加索人种的塞种人游牧地区跟此地接壤,所以突厥人在早期就混入高加索血统很正常,但那个时代突厥还是蒙古利亚血统为主体的人群。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
“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 山戎戎菽”,据近人考证认为,早在商初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后被燕将秦开击败。
汉朝,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部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蒙古的祖先。
不管是匈奴,还是突厥,直至蒙古,提到他们的,都跟战争有关。
他们能打仗,这是不争的事实。从某些层面上说,汉族跟这些少数民族打仗,胜的很少,当时的汉族采取的办法都是那种灭族论,岳飞所谓“尽屠夷种”是也。因为他们人数不多,但是总是捣乱,四处奔袭掠夺。实际上其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不能像中原汉族一样固定农耕,以保生活,那只有强占掠夺了。久而久之,竟成为习性。
但就是这少数的人,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都给大多数人造成了无数的问题,令大多数人头疼不已,但总不能“尽屠”,可见灭族真是个很难得事情。
汉人征伐少数民族,匈奴或突厥,胜利的没多少例子,卫青霍去病虽然追亡逐北封狼居胥,但都是在游击战中阶段性的地域胜利,自身国力损伤似乎更大。而李世民的大将李靖,据说一生从未一败,把突厥直接赶出中原大地,但突厥直接横穿西北,到达欧洲,继续所向无敌,占了人家底盘,顺便建立一个土耳其,继续纵横欧洲。这似乎是汉人跟匈奴突厥作战唯一一次比较彻底的胜利。
这些民族掠夺本性,似乎就是基因遗传。因为传说蒙古祖先的第一位“祖母”,就是抢来的。蒙古族有抢亲的传统,应该就是从那时奠定的。
在当时北方含寒冷之地,就有兄弟两个,哥哥的眼力很好所以传说中他有三只眼睛额头中间还有一只。有一天两兄弟站在高山上望看见一群人沿着河过来,其中有一个美丽的姑娘。两兄弟把那姑娘雅兰花抢了来做了弟弟的妻子。雅兰花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她丈夫死了。她又生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哪里来,无人能知,可能是哥哥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男人的,当然传说还说是雅兰花跟狼生的。
两个大儿子当然不舒服,五子并不和睦,母亲雅兰花给他们讲了一把筷子折不断一根筷子容易折的道理,并告诉他们,后面那三个儿子不是她跟男仆生的,而是一道光带着一个男子抚摸她的肚皮而生的,都是天神的儿子。
但明显两个大儿子不相信这种鬼话。
在母亲死后。两个大儿子采取了一个战术,各个击破。他们联合三个弟弟中比较大的两个,先搞最小的。于是四个哥哥说小弟勃端察儿不喜欢说话是傻子,不分牲畜给他。小弟弟只得骑了一匹秃尾巴生疮的瘦马,沿着斡难河出去打猎过活。最困难的时候,靠着狼过日子,拣拾野狼吃过后剩下来的残肉。
但勃端察儿可不是傻子,是狼。他骨子里继承了祖先的那一套,他抢劫别人的牲口,而且抢了一个孕妇做妻子,又娶了别的女人做妻子,俘掳别族的人做奴隶。他是成吉思汗这一族的祖先。
勃端察儿和四个哥哥都是子孙众多一代代的繁衍下来分成蒙古人的许多部族。勃端察儿的子孙所组成的许多部族之中有一部的酋长叫做也速该。他也抢了一妻子。而且这个妻子是别人的妻子。当时的蒙古人似乎以为抢来的妻子才是好妻子,但也常常因此而结仇。这个女子是篾儿乞惕部赤列都的妻子,叫诃额伦。
也速该的侍从脱朵说,他早就看出她是个能生儿子的人,果然诃额伦很能生儿子。也速该问脱朵怎么知道的,脱朵说他看过她在雪地里撒尿,那尿冲击雪地有一尺多深。也速该和诃额伦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左手掌里握着一块凝结的血块。那时后,也速该和敌人打仗捉来的俘虏中有一个人名叫铁木真兀格,就把儿子取名为铁木真纪念这个胜仗。
铁木真就是名震天下的成吉思汗。

二 成吉思汗的英雄关和胸怀
眼光和胸怀
英雄难过美人关,成吉思汗是英雄,所以注定跟美女有很多交集。但是我们知道,人在感情交际中,不单单是需要那股叱咤风云的英雄气,还需要铁血柔情。项羽号称霸王,英雄功绩褒贬不一,但是他为一个莫名其妙不知怎么出现的虞姬而悲声,反倒是人人赞赏。
铁木真跟项羽不一样。项羽的性格上有很多弱点,至少不适合于政治格局中的争斗,虽然他很有本事,但那只属于军事上,而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眼光和胸怀不足够,不懂得曲折迂回,一味地刚而不屈或者优柔寡断,那注定是与天下没有关系的。
铁木真是个很有眼光和胸怀的人。
先说用人,在用人方面,他只看才能和人品,并不以地位高低分人贵贱。我们知道他有四大将,各个功勋卓著,每个儿子也都能独当一面叱咤风云。但是他一生中,有三个奴隶与他结下不解之缘,一个是他们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却对他一直不离不弃照顾他的老仆人豁阿黑臣,这个老女仆,在他成为成吉思汗前死了。
一个是把一生的爱和心血都给他的合达安,他在成吉思汗小时候要被泰亦赤兀惕人(也称泰赤乌人)杀死时,她不顾一切的久了铁木真,铁木真在羊毛堆里许愿说要娶她,可惜因为两部是敌人,打了十几年仗,合达安早已嫁人,但是她的丈夫被铁木真的部下杀了,于是她跟了成吉思汗,有些书说她并不愿意嫁给成吉思汗,因为她以为自己老了,要挑年轻漂亮的姑娘给成吉思汗,给他当了一辈子的奴隶伺候他。但《元史》和《蒙古秘史》都说她成了成吉思汗的妃子,不管怎样,总是地位很崇高的。
还有一个是铁木真最倚重的大将木华黎,铁木真的四大将里面,木华黎出身最为低微,但是最受尊重。铁木真并没有读过书,但是百里奚给人放羊的典故在他身上完美重现。
木华黎本来是铁木真的同族敌人的奴隶,但很有本事和骨气,且忠心耿耿,最后给铁木真当了纳克尔(贴身侍卫),很有本事,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国王,在攻下金国中都后,太行山以南都由他管,统军十万。太行山以北,成吉思汗说了算。
英雄关
还好,铁木真的老婆不是抢来的,反倒被人抢去过。他的老婆是求亲得来的,也是大族,只不过说法不一,有说是铁木真九岁求亲的,也有说是十三岁求亲的。
但是,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铁木真本来是被父亲带着去外婆家去求婚,但半路上遇见了一个亲戚德薛禅,他是呼伦贝尔草原上很强大善战的弘吉剌部落的人,德薛禅见铁木真眼睛明亮脸有光彩很是欢喜说他有个女儿请他父子去看看。然后铁木真就跟那个叫孛儿帖小姑娘定了亲。
当时的习俗,定亲后,女婿要在丈人家住一年,所以铁木真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他的父亲也速该独自回去。
可惜也速该出事了,他在路上遇到一群塔塔儿人野外宴会。按照风俗,当有人经过正在宴饮的蒙古人地方时,必须下马,并且不等主人邀请就要抢先吃肉喝酒,以表达对主人的尊敬和对他好客的信任。于是也速该就去喝酒,塔塔儿人请他喝酒,谁知道也速该被下毒了。他勉强支撑着走了三天回到家中毒而死;临死时把妻子儿女托给亲信蒙力克照顾。蒙力克依着也速该的嘱咐去把铁木真领回家来。
铁木真的成长,就是在这种仇恨和贫困中度过的。
后来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成为成吉思汗,老婆当然没有少娶,他一共有后妃四十多人,并同时册立数位皇后。当然,这比起大汉族中原皇帝的三宫六院,那是少得可怜的数字了。
众妃分居在四个斡儿朵(原意为毡帐,后指宫室)中。每个斡儿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该斡儿朵的首领,其余后妃按实际地位排名。所有后妃中,又以第一斡儿朵的正妻孛儿帖地位最高。
第一斡儿朵:孛儿帖皇后(谥为‘光献翼圣皇后’);忽鲁伦皇后 ;阔里桀担皇后 ;脱忽思皇后 ; 帖木伦皇后 ;亦怜真八剌皇后 ;不颜忽秃皇后 ;忽胜海妃子。
第二斡儿朵:忽兰皇后 ;古儿别速皇后(又称为‘哈儿八真皇后’或乃蛮部落‘太阳汗妃’,名叫歌璧,是漠北第一美人) ;亦乞列真皇后 ;脱忽思皇后(与第一斡儿朵第四人同名);也真妃子 ;也里忽秃妃子 ;察真妃子; 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儿朵:也遂皇后 ;也速干皇后 ;忽鲁哈剌皇后;阿失仑皇后;秃儿哈剌皇后;察合皇后(名叫李嵬名,又称为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阿昔迷失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
第四斡儿朵:公主皇后(金国之岐国公主,完颜永济第四女) ;合答安皇后 ;斡者忽思皇后 ;燕里皇后 ;有秃该妃子 ; 完者妃子 ;金莲妃子 ;完者台妃子 ;奴伦妃子 ;卯真妃子 。
其他: 亦巴合别乞(克烈氏,札合敢布长女) ,八不别乞妃子。
明显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好多妃子的族属,按咱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籍贯,有很多都是成吉思汗的敌方。也就是说,成吉思汗是一边灭人家,一边抢美女的。
那个古儿别速皇后,又称为’哈儿八真皇后’,她本来是成吉思汗的敌人乃蛮部落太阳汗妃,名叫歌璧,号称漠北第一美人。漂亮是毋庸置疑的。
她本来是被铁木真灭掉的太阳汗的父亲的妃子,太阳汗的父亲死后,她就嫁给了丈夫的儿子太阳汗。这是漠北部落的习俗,当时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后,也是在丈夫死后嫁给丈夫的儿子的,这就叫子承父业,包括父亲的老婆。
铁木真灭掉乃蛮部后,太阳汗已死,她便想嫁给铁木真,但因为她此前一直骂蒙古人身上臭,有膻味,一般的史料说铁木真见到她的当晚就睡了她,有些史料说成吉思汗把她赐给了身上膻味最大的拙赤台,不管怎样,我想原因都是想让她多闻闻蒙古人身上的味道吧。
再说正妻孛儿帖。有一天半夜里,篾儿乞惕人忽然前来袭击,铁木真躲进了不儿罕山,可是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因为无马,就躲在一辆牛车里。这里面有个恩怨,就是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抢来的那个妻子,也就是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她本来是篾儿乞惕人赤列都的妻子,被也速该抢来了,夺妻之恨,当然要报,所以他们也捉到了年轻美貌的孛儿帖,怨仇已报,又找不到铁木真就收兵回去,把孛儿帖给了赤列都的兄弟做妻子。
铁木真去向义父王罕求救。王罕约了义子札木合和铁木真三路会师攻打篾儿乞惕人。等到铁木真把妻子夺回来时,时日已久,但是铁木真很高兴。扫兴的是,孛儿帖在虽铁木真胜利班师的归途中生了个儿子,这当然不是铁木真的孩子,因为孛儿帖被捉去都快两年了,这个儿子是篾儿乞惕掠夺者和她生的。当时没有婴儿襁褓,就把他裹在面粉里。
铁木真很有胸怀,也不介意,他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妻子而被别人抢去,所以是他自己的责任,而非孛儿帖的罪过。要是换做中原皇帝,别说皇帝,就算是老百姓的老婆,别说被人抢去当了一年老婆,就算是抢去多看了两眼,恐怕再回去也是死路一条。铁木真把那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儿子,给他取名为术赤,那是“客人”(或者不速之客的意思)的意思。术赤后来远征异域,名震欧洲。而成吉思汗终其一生,都对孛儿帖很好。
——待续
网友评论
第二,不要胡扯历史,你们不妨去中亚其他国家去了解历史而不是坐在中国的土地上就觉得能了解完整。
第三,不要有中国至上的可笑满足感和莫名其妙的傲气。我真不知道有啥可以骄傲的,在自己的国家自吹自擂,在外国点头哈腰,我说的不是政府。我国所谓的历史教授老师有一部分完全是在捏造历史。历史应该有完整的传承。什么叫黄金史出版有删改内容?谁他妈删改了历史书籍?这不是篡改历史那什么是正视历史?我感觉,有一天,我们后代会把抗日战争的历史模糊化,为什么?这对中华民族不利呀。这么强大的中华民族,怎么可以曾经被侵略过呢?
第二,蒙元蒙元,是因为元朝之前其实有个蒙古帝国,就是成吉思汗在世时的帝国称呼。元朝是这个帝国分裂后的一个国家,中亚地区其实还有金帐汗国等不同国家。
第三,我讨厌任何国家至上,因为没有国家至上。国民组成国家,国家不过是个国民相互协调产生的主权集合体,所以这个世界上的国家政权的都不尽相同。 你的历史观点以及对历史的观察角度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面对历史的时候,如果要公正公平的解读,那你首先就不该把自己放在历史中,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带入历史,好坏不能由你我评定。中国古代的历史很多程度都是当权者为满足自己的荣誉感而编写,很多地方并不正确,你可以去看中亚五国以及东亚等国历史文献,相互比较以及确认才能知道正确的历史。
文已经给了~武?你脑子有病吧?我跟你武干嘛?能证明什么?搞得好像打得过你,我就正确了,打不过相反一样。多看书,少用意识形态考虑问题。
第一,他可以不是中国人,可以使独立的蒙古人,那么他到底属于哪个国家的历史?
第二,如果你在多个国家混过,那么请讲清楚多个国家的历史,而不是专门指摘别人不懂历史,可是自己懂的历史为什么不拿出来呢?你懂得东西就是你装在心里来随口鄙视、谩骂的?你讲出来,你说服我,我就认你,你一不讲出来,二不去说服。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说,别人都是傻逼,就我厉害,我有多厉害呢,嗯,我了解了世界上的历史,尤其别的国家的,看你们这些傻逼,都是些傻逼,啥都不知道,都没我知道的多。可是,我他妈的到底知道些什么呢?鬼知道!
第三,中国至上先不要说对不对,至少我不这样认为,也从来没表示过这类意思。我对这事,既不肯定也不否认,那都是别人的事。那么,从你的话里来看,你是否认中国至上的,那么请问,谁至上呢?既然否认至上,那就是说承认至下,既然有至下,请问你心里谁至上?无的放矢的话,少说一点,你如果要教育我,甚至教训我,文的武的都可以。文的,你拿出真东西,觉得什么地方不合适,一一指出来,然后驳斥死我;武的,我给你发定位,你来把我弄死的了。隔着网络狗叫一般,没什么意思。
讨论就此打住!文武你随意选。
我的原话是这样的:或许,他不能称为英雄,但谁都知道他是英雄,真正的草原汉子,自由的雄鹰。
他创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他笼络了很多民族的能人异士为己所用,而他的一生,亲人常常背叛他,儿女们经常出纷争。
但他的部下,从未背叛过他,一个都没有!
请问,你从哪一句话里看出我在莫名吹嘘蒙元是英雄的?道德意淫是病,赶紧吃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