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人物
顾随:廿年湖海一书生

顾随:廿年湖海一书生

作者: 辰夜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1:38 被阅读68次

      失敬,失敬,时至今日才读了顾随的《驼庵诗话》。

顾随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诸大家中,顾随算是一个异数。顾随是诗人、学者、禅学家、书法家。长于诗词,杂剧、小说、韵文等都有涉猎(他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发表杂剧的作家),顾随的弟子很多,除了叶嘉莹,红学大家周汝昌、著名学者郭预衡等都是他的学生。

    这位著述不算丰厚的学人,以对古典诗文的深刻体悟见长,而他那些精妙的见解,大多生发于课堂之上。如果不是其弟子叶嘉莹当时的详细笔录和后日的精心保存与整理,今人已无缘得见了。这倒让我想起陈丹青之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他的诗话里不是光谈内容、谈技巧,而是处处看到有一个个“人”在。而与这些古人对话的,是一颗熟知古典却又富含时代感觉的现代心灵。

    《顾随诗词讲记》卷首便说,“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凡讲学的若成为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即变成为一种偶像,失去其原有之意与生命。”他分析中国后世少伟大作品便因小我色彩过重,举王国维所说释迦耶稣之大我“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他讲王维,与杜甫诗风做比较,讲杜甫,拿来鲁迅先生和福楼拜作例子。佛经、《圣经》、西方文学、古代文论、印象派、尼采等信手拈来。正所谓“禅机说到无言处,空里游丝百尺长”。对于讲课来说,除了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把自己阅读经验与生命体验一同融入到对古诗的诠释中去。很喜欢顾随称杜甫为老杜,好似自己口中的老柴老肖。

    顾随说李白则豪气和才气兼具,三言两语让你眼见心见,沉迷于文字之美不能自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若干句,而其缺点则在于空虚俗套油滑,如“岑夫子,丹丘生……请君为我倾耳听”,话说得轻易,使得感情也不见得真,甚而有时不免说大话,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是谁会去跟醉酒之人计较这些呢?

      看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好吧,不和喝酒的人计较。

    顾随因他的通透,中学西学、旧学新学,在他这里把诗词的精神内核推向更深更远,让更多今人领略到诗词的美与境界。他有言“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世上都是无常,都是灭,而诗是不灭,能与天地造化争一日之短长。”

 当人们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自然会引发进一步思考:古典诗词仅仅是记问之学吗?《荀子·劝学》篇云:“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我们带领孩子读诗背诗难道只是为了给他增添一项在人前表演争先的技能吗?就连《弟子规》里都否了:“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1943年春,就读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二年级的叶嘉莹在顾随的课堂上记录下顾随先生对雪莱《西风颂》中的“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翻译“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真是翻译得礼貌而傲慢,佩服佩服。

    我之佩服顾随,在于他把古诗词的优雅与现代人的尊严结合,清醒,理智,克制而勇敢,顾随是积极的。不在他的见识,而是他对诗词之一词一字的细微体察。真是读得深切的,许多诗词的细节,原来都不曾留意,经他讲解,才注意到,看出妙来。但有时这种好,是细枝末节的好,有时有限。比起来,木心有时如飞鸟在天空翱翔,自由自在。而顾随总在一个范围里,理智而略显疲惫,所以顾随是个好老师,能教出如叶嘉莹、周汝昌这样的大家。木心始终是艺术家。

    因诗感发而延伸到广义的人生,拎出来很多通古同今的道理,适用很多方面,尤其对创作审美非常有启发,文字,绘画,音乐,设计,很多道理多年都未必悟懂的。这书里却时时蹦出一句点醒的话。

    书中有句话值得回味:伟大的诗人必需有将小我化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你可以拿这句话去对照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文学的,音乐的,绘画的等等,不幸都被言中。

    顾随的文学趣味与木心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都喜欢陶潜、杜甫,推崇屈原、曹操,又都偏爱鲁迅。但对于孔子,他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顾随是极推崇,而木心则是有点看不上孔老先生,虽然认为《论语》的文学价值很高。

    假如他们相识顾随肯定能读出木心诗文的好处,但他对木心的认同应该有限的。他对木心的清高、务虚怕是不会太认同。木心诗文之妙在于美与智、诗与思的合一,也在于纯真、纯粹、自然、朴素。顾随想必能知前者,未必会大欣赏后者。而我觉得,于诗歌审美而言,后者是最紧要的。后者恰如本性,得之即得美好之本真;前者则是一种升华,使后者的好更上一层。

    顾随言世上都是无常,都是灭,而诗是不灭,能与天地造化争一日之短长。万物皆有坏,而诗是不坏。俗曰“真花暂落,画树常春”。然画亦有坏,诗写出来不坏。太白已死,其诗亦非手写,集亦非唐本,而诗仍在,即是不灭,是常。纵无文字而其诗意仍在人心。佛所谓“常”是不灭,人无思想等于不存在。

    顾随用他的境界,照亮了古典诗词。而在下的阅读就是了解别人的生活,反过来关照自己的生活。

驼庵诗话

相关文章

  • 顾随:廿年湖海一书生

    失敬,失敬,时至今日才读了顾随的《驼庵诗话》。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诸大家中,顾随算是一个异数。顾随是诗人...

  • 书生啊书生 随一

    世间大多的脆弱无非是身穿白衣,自然不染的漠视,亦或者茕茕孑立,身不顾己的笑捧,若与或,非得已,笔做求生刀剑...

  • 随笔•马头琴

    我随云天, 寻梦来---------- 不见高原, 亦有湖海。

  • 顾随:大德之人有深情

    北大出了顾随先生的一个集子叫《诗书生活》,看到先生在《深厚、伟大情感的形成》一文对庄子“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 顾随论

    这样的大家,我这样的无名小卒却要“论”,有失身份,不和规矩。但是我还是顶住别人的“闲言碎语”开始我短暂的“...

  • 改变即不变

    山河湖海随日月星辰 改变 阴晴圆缺随潮汐涨落 改变 花草树木随春夏秋冬 改变 我的爱人 你随什么在变呀 我的爱人 ...

  • 2020-07-18

    第7卷 死里逃生,遇见高人 雨疏进入淡淡微波的湖海中,湖海有情,微波有意,迟迟不肯让雨疏下沉。雨疏竟然随风逐流,随...

  • 《三行小诗》

    日子自顾行走 随了风 却随不了你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顾随说不懂这两句,就不懂中国诗

    前言 昨天文章《顾随说诗有三种境界 》里,老街提到顾随提到氤氲时,举例了两句诗: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顾随说...

  • 广域堂诗词随笔『瑶湖行』

    沙渚鸟飞疾 岸阔影随流 云被天际水 日羞顾影随 伊人瑶池影 君顾理巾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顾随:廿年湖海一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c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