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深为唐贾岛的一首小诗所吸引。诗很短,但很隽永。诗的题目是《寻隐者不遇》。诗词中有一类“寻人不遇”的文章,往往表达了诗人惆怅等复杂的情绪,如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叶绍翁的“小扣柴扉久不开”。当然也有王摩诘的“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的畅快淋漓。
其诗曰: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松树下没有遇到想要拜访的隐士,却遇到了隐士的侍童或徒弟。地点是在松下,让我想起了不少的描绘高士的名画,许多画的都是在葳蕤苍劲的古松下,悠闲自在的弹奏着鸣琴,而侍童多是在肃然欣赏。地点找对了,可是没遇到对的人。
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采药炼丹,这大约与隐士有着不解之缘。长生不老,或是悬壶济世,隐士虽隐,不慕荣利,也有着与凡人想通的烟火气。
“既然你问了,我虽然不能给你确切的答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就在这座山里;但这座山云气纵横,他具体在哪个位置就不是我这做徒弟的所能知晓的了。”
正如柳公权在《玄秘塔碑》中写到大法师学识“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大概,学问精深了,炉火纯青之时,随心所欲不逾矩,举止自由,而又在规则之内。正如象棋,围棋,歌唱,诗歌,足球,篮球,乒乓球……精通者均达到堪称艺术的境界。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知识的山峰云雾缭绕,而身负学问的人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不知其所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