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该读书的年纪总是觉得读书太痛苦,天天盼着放假、过年、五一十一。终于毕业上班了,才发现时间过得好快,每天浑浑噩噩,忙忙碌碌,隔三差五开个小会,出个差,这一年又一年就嗖嗖过完了。现在到了教育下一代的年纪,好想多读几本书,给娃讲个有趣有料的故事,无奈白天没时间看书,晚上又要陪娃搞卫生,一转眼十二点多已经困得两眼打架,躺倒就睡着了。
自己没时间看书的时候,又怎么给娃讲有趣有料的故事呢?给娃自编故事,尝试了一周,初步有点感悟了,与各位老母亲分享几个自编故事的途径。
绘本故事的延伸拓展 每天陪娃读绘本,读多了,总能记得差不多。但是,不少绘本又是单行本,我们可以在绘本的基础上开始延伸系列故事。比如,《我爸爸》《我妈妈》,我家小女特别喜欢这两个绘本,晚上哄睡的时候,可以在此基础上,讲讲爸爸今天上班路上的趣闻,前提是把事件描述成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这就是延伸故事一。第二天,可以讲讲爸爸妈妈上班到办公室以后的故事,或者是当天上班路上的趣闻,这就是延伸故事二,以此类推。
早教游戏的延伸拓展 无论是在线下上早教课还是在家上早教课,游戏都是娃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游戏也不一定当场能起到应有的早教效果,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游戏设计的场景,重新用语言给娃组织一个有趣有料的故事。比如,最简单的躲猫猫,一两岁的孩子应该不能立即找到,我们可以告诉她在她寻找的过程中,大熊、小鸟之类的她喜欢的动物都过来和妈妈说什么了,最后,他们给宝宝的眼睛里画了一副地图,或者给了一个魔法棒,宝宝就找到妈妈了。
户外活动的延伸拓展 如果不是疫情或者特别冷,孩子们应该每天都会去户外玩几个小时,没时间读绘本,也没时间上早教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发掘户外活动时间的细节,把这些吸引孩子或者让孩子感到快乐的细节串起来,设计成一个适合孩子的故事。
总之,故事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宝宝的语言,促进宝宝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帮助宝宝理解一些生活常常识或者理解一些生活的规则。一个故事,可以只发挥一方面的作用,也可以两全其美,老母亲们在设计这些故事的时候也可以顺便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