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将“颜如玉”放之于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以今人的视角来看,她应该不单指美丽的女性,更是爱情的别称。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书,一般是以浪漫爱情故事的载体身份而呈现的。殊不知,许多唯美的爱情故事皆是以书为媒,与爱结缘。比如《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特蕾莎与托马斯的第一次相遇。“当然也有点别的什么使托马斯与众不同:一本书摊放在他的桌子上,在这个酒吧里,还从来没有人在桌子上打开书。”对于特蕾莎来说,书是确认一个秘密兄弟会的暗号。当特蕾莎下班走出酒吧时又发现,托马斯端坐在正好可以看见酒吧正门的一条黄色长凳上。要知道,前一天她就坐在这条凳子上,膝盖上还放着一本书。对书怀有特殊感情的特蕾莎,由此对托马斯产生好感,并认定这个陌生人要出现在她生命里,加之接踵而来的种种巧合,最终鼓足了特蕾莎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于是她腋下夹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按响了托马斯的门铃,腋下的那本书不仅是她迈进托马斯世界的门票,更是她迈进爱情世界的门票。
如果江湖上真的有《恋爱宝典》的话,那“爱情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必定是借书。《围城》里赵辛楣在笑谈方鸿渐和孙柔嘉关系时说,男人可以买糖、买衣料,买化妆品,送给女人,但对于书确是只肯借,不肯送,并且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是“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也是男女恋爱的必然步骤的初步。”后来这一论调竟被赵新楣自己验证了,女生指导范懿小姐在追求赵辛楣时,果然送剧本给他读,还故作玄虚的在扉页上冒充作者题字,以引起赵新楣的足够重视。至此,一个小女人花费小伎俩来追求爱情的小心思纤毫毕现。
书之于爱情绝不止于作为见面的理由,书的另一大潜在功能是担当表白神器,如能将书中的精彩桥段化为己用并加以发挥,必能事半功倍,有如神助。此例可参考《红楼梦》中的宝黛“共读西厢”一节,宝玉借书中人物之口向黛玉道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他将自己比作张生,将黛玉比作张莺莺,宝玉巧借《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爱情表白最终赢得美人芳心。“共读西厢”不仅预告宝黛青梅竹马生活的结束,也标志着两人充满理想憧憬的爱情正式降临。
若两人对书抱有同样的喜好,那日后的婚姻生活也定会琴瑟和鸣。如《〈金石录〉后序》中关于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的描述,“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李清照夫妇两人同样喜好读书,且记忆力强。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其中一人发问,另一人需答出自哪本书、哪一卷,乃至第几页、第几行,答中者先喝。可是赢的一方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将茶水洒一身而不得饮。两人志趣相投、融洽谐乐的感情生活也由此可见一斑。同时,这也是千古名句“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由来,流传至今并仍为后人所乐道。
美好的事物都是相伴而生的,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爱,世间最美好的物又莫过于书。让书成为爱情故事的文艺片头,以书的名义开启一段浪漫的邂逅,必将会成为人生这本大书的绚丽插图。滚滚尘世唯爱与书不可辜负,愿你此生心中有爱,手中有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