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简友广场读书
《法相》摘读: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法相》摘读: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作者: 风影书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22:20 被阅读0次

           四弘誓愿

我们修大乘菩萨行时,首先须发“四弘誓愿”:

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娑婆世界,六道众生,有的是卵生,如鸡鸭鸟类;有的是胎生,如牛马人类;有的是湿生,如蚊蚋虫类;有的是化生,如神仙鬼类。这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沉沦在苦海中受着生老病死苦的苦恼,急待有力的人的救度。“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誓愿普济一切众生的行为,是大乘利他的精神。

第二,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发愿断除一切烦恼。

第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发愿学习一切法门。

第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愿证得无上佛果。教主佛陀,三衹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终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就无上佛道,证得五眼六通,明白过现未来。吾人学佛,应学佛陀永断生死,证得法身,常住于清净解脱的涅槃之中。“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誓愿成就无上佛道,这就是三觉圆,万德满,自他两利的完成。

一点想法

“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儒家的思想中,对有理想、有原则的君子,有着任重道远的期望,希望以君子之行,引领人们走向仁义关爱的生活。这已经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佛家的四弘誓愿,则是超越人伦,普被众生,远在凡人的能力之上,树立起的宏远目标。这已经不是通过学习世间的知识,提升个人修养所能达到的境界,必须遵循佛家的相应修行方法,通过不断地净化自己的思想和身心状态,采用断舍离的行为方式——断烦恼,舍名利,离执著,以四弘誓愿为引领,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最终目标,努力修行。

从断自身的烦恼开始,先具备了自利的能力,再推及利他的行为,这种利他的行为不是平时所说的好人好事,而是从根本的觉悟上帮助他人觉醒,让对方能够认识到真实自我,帮助对方以智慧面对人生,处理生活事业中的问题和障碍,从而达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自在人生。

从帮助他人开始,进而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超越人本位,以大慈悲之心关照众生,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的性德,最终追寻无上佛道。这是佛法人生的道路,要有大志愿、大智慧的人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

  • 《法相》摘读: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四弘誓愿 我们修大乘菩萨行时,首先须发“四弘誓愿”: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娑婆世界...

  • 第二章(第一节)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 2021-03-2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记录生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使命是“任重而道远”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 知识分子的风范儿

    士可杀不可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我们读古书,如《庄子》、《老子》、《论语》、《中庸》、《孟子》,基本...

  • 何为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 弘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 杜娟8日读《答李道夫》《心书》修身有感

    杜娟8日读《答李道夫》《心书》修身有感 一《答李道夫》文中提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诚得弘毅如执...

  •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8.7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相》摘读: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pb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