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我换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虽然那个工作待遇不高,但是我特别想从事的职业,我很积极地投入了它的怀抱。
公司有晨会制度,每天的内容都不一样,有共读、有分享、有游戏,每个月还有一场生日会。

第一次参加生日会,正好赶到自己的生日也在那个月。于是我们几个过生日的同事被大家团团围住,伴随着大家整齐的生日歌,我们一起许愿、吹蜡烛。
搞笑的是我之前没有参加过生日会,临到许愿时我大脑一片空白。
“到底许什么愿呀?”我内心焦急地翻腾着。
“快点快点,马上别的同事都要睁开眼睛了,我却还没想好要许的愿。”我继续纠结着。
“一定好好许哦,去年公司有几个同事的生日愿望都实现了呢。”主持人的话对我来说就是“煽风点火”。
“希望自己明年月薪八千。”那一瞬间我草草地许了一个很敷衍的愿望,完全抱着一种碰运气地心态,还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期待。
后来我努力工作,也获得了认可。但仅仅是认可,也就是说工作能力达标。显然第二年我那个痴心妄想敷衍自己的愿望,意料之中地没有实现。
最近在写作中有点迷茫,突然想到多年前的这个经历,经过深入思考,我将写作的三个重要的问题捋了捋,也缓解了自己的情绪,希望也能对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有用。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写作的目标
01: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迷失自己,缓步不前。
许愿即是给自己定目标,但我这个目标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临时起意的敷衍,等于还是没有定目标。所以那段时间很迷茫,找不到方向。
刚写作时,朋友问我:“学写作有什么用,能赚钱吗?”
“能啊,等我写得好了应该就能赚啦。”我笑着回应他。
“那到底是什么时候啊?还有怎么是“应该能赚”啊?感觉你自己都没信心呀。”朋友打趣我。
我的确是没有目标,更没有自信。什么时候才算写得好?我心里一点谱也没有,至于变现,我更不敢想。
前段时间写作营导师鱼哥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写作上的快慢思维,我才明白自己在写作上的目标很不明确,只知道要去练,却并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时限去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变现多少。
那天晚上我思考了很久,决定给自己定一个写作变现的目标。
02:短期目标贵在合理,标准是踮起脚尖能够够着。
一切不切实际的短期目标都是在敷衍了事,真正的短期目标应该是踮起脚尖能够够着
我那年许下的生日愿望虽然是临时起意,但由于缺乏合理性,所以即便是在公司里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实现。
之所以不合理我分析是这样的,我当初的月薪不到三千,公司里主管级别的月薪也达不到八千。而我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很难在一年之内晋升到经理级以上的级别,我没有多元化的技能,也没办法兼职挣到很多钱。
写作也是一样,从小白到高手必将经历一点时间的磨练,合理地量化目标,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短期目标应是自己踮踮脚尖能够得着的。
太高难以实现,容易让自己对写作失去信心。太低好实现,进步则会过于缓慢。
郭德纲曾说:“是我自己捧红了自己,没有我前面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因为有人报道就红了”。
写作也是一样,快进键很有必要去按,但绝不可一下子跨过所有过程。
认识自己现阶段所处的位置,定一个踮起脚尖可以够着的,才能真正明白到底要学习什么,到底该如何去努力。我们不是天才,但可以学习天才的学习方法,正确地去练习。
我现阶段的写作目标是在两个月后变现。

关于写作的行动
01:一切能让自己变好的行动都是反人类的,前期的习惯培养尤其关键。
我那会许愿没有达成,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去好好行动。即便是看似过高的目标,只要真的朝着目标去努力了,就算失败了,也会受益匪浅。
写作初期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我们干了太多,所以收效甚微。没有付出足够的行动,很难会有奇迹的发生。
而每天写作的习惯养成也不是很容易的,也许你第一天状态好可以写很多字,第二天状态差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这很正常。但怎么克服呢?
有句话叫先完成、再完整、最后再完美。说起来容易,可我就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怎么去完成呢?
事在人为,总会有办法。
我的方法是去网上找找素材,然后搜集素材的过程多动脑子,就很容易会有灵感出现,即使没有灵感,你只要思考也会有很多东西在你脑子里涌现。
当然实在行动不了也别太强求,先去放松再来写。成年人最大的优点是克己,放松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个度。
02:行动不是盲目去做,而是外要学习、实践、验证,内要吸收、思考、内化。
鱼哥经常说大部分人写作入门都得先写个50万字,但如果我们光去纠结字数,不去看文章实际效果,这个行动就是无用功,白写。
带着脑子写作很重要。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光思考也是不行的,你的知识储备和你的认知都需要不断完善。
猫叔经常说,看书不要去做读书笔记,而要去写践行清单。
意思很明确,就是不光要懂所学知识,更需要不断去运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经常有人说什么都懂就是什么都不懂。行动的结果不是光去认识懂得新东西,更要经过自己大脑的过滤(即思考)和不断学着去做并验证效果,才是真的掌握了这些东西。
行动的质量决定了文字的质量。

关于写作的调整
01:调整的前提是要得到内外部的反馈。
我那个搞笑的愿望从来不敢启齿,更不可能得到任何反馈。
最近在写作中有点力不从心,把我的文章发出去时,有个朋友真诚地跟我说:“你的文章读着流畅,但是缺点感情,有点干巴巴,就像请人吃饭,你不仅要让人吃饱,还要让人吃好。”
我好像一下子被她戳中要害,也明白了自己的困顿。于是自我调整了一下,写文时刻意不按自己说教式的老套路,转成从自己经历的事情中去挖掘我所要表达的东西。
因为经历过,所以能全情投入,因为好好思考过,所以能挖出点价值来。有感情、接地气才能达到共情的效果,也才能更好地给读者提供些帮助。
当然调整不一定都需要先得到外部反馈,自我反馈也特别重要。如果写作一段时间感觉遇到瓶颈,就得跳出来,用旁观者的心态来找问题。
可以是对照之前获得的课程知识去查漏补缺;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严苛的读者,不断地挑自己文章的刺;还可以对照相关的好文章去找问题。
02:最先要调整的是心态,还要定期复盘。
无论是外部反馈还是内部反馈,得到反馈时的心态决定了调整的效果。
如果没有信心,只能得到内部反馈,显然是不完整的。
如果只接受正面反馈却对负面反馈很抵触,就有点讳疾忌医,没法修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身处其中往往浑然不知问题所在,但过后再看就异常清晰,所以复盘也很重要,复盘的目的最重要的当属去指导自己调整。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思考是无处不在的:确立目标要思考合理性,行动中要思考如何去提升,后期的调整要思考改进的方法。
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不退缩,勤思考,有死磕的精神,一定能找到窗外照进来的那道光。写作这件事必须要走心。
网友评论